《無肉使人瘦?》素食者 適度補充藻類

以天然穀物、蔬食為主要食物來源雖被認為比大量肉食健康,但民眾常擔心營養不足。台安醫院黃暉庭院長在一場講座中表示,嚴格素食比較容易缺乏維生素B12,據研究,自然界只有微生物具合成維生素B12的能力,除了動物性食品外,素食中藻類含量最豐富,所以素食者可適度補充藻類。 黃暉庭院長提到,素食者不能只吃固定一、兩種蔬果,營養學界的建議是每日蔬菜中至少要有一樣深色蔬菜,最好再加入香菇、藻類、紫菜等,藻類也含有鎂、鐵、鋅等多種礦物質。 不過,身體製造紅血球不單純需要鐵質,包含蛋白質、胺基酸、維他命B12、B6、B2、C、A、E,葉酸、菸鹼酸,微量元素銅、鈷等都是必要的營養素。營養全面而均衡,紅血球製造才能順利。 良性的貧血因素除了飲食不均,多數為非惡性腫瘤疾病,例如消化性潰瘍,包含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及長期痔瘡出血、月經量過大或動過胃次全切除術的患者。 北市醫林森中醫院區營養師周千欽指出,嚴格素食者比較容易缺乏B12,也是造血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存在於魚肉、貝類、雞蛋、紫菜;素食者可適度補充紫菜、海帶。 專家認為,吃「奶蛋素」較不易因營養不均,引發貧血。臨床上確實常見長期嚴格茹素者有缺鐵性貧血的困擾,若能接受奶、蛋類食物,則貧血機率相對較低。 長期遵守嚴格素食主義者的營養不均為常見的貧血良性因素之一。素食者不吃肉,但若能接受「奶蛋素」的飲食方式,缺鐵性貧血較不易上身。對於非素食,但較容易缺鐵或需鐵量稍多的女性,醫師表示,肉類可以適度補充。 而與造血相關的營養素還有葉酸,主要功能在幫助紅血球的製造、提升骨髓的造血機能,主要存於綠葉蔬菜、豆莢、蘆筍、綠花椰菜、哈密瓜等食物中;而「抗壞血酸」維生素C,可以幫助細胞間質膠原的形成,鞏固細胞間相連的緊緻性,增加皮膚彈力,還兼具抗氧化、美白的效果,不妨搭配木耳、秋葵、海帶、山藥、菇類、含膠質的食物。 對於一般葷食、素食都接受的民眾來說,鎂、鐵、銅、錳主要存在瘦肉、深綠色葉菜、海帶、蛋黃、豆類製品中,只要均衡飲食便能充分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