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飯重起爐灶 小民月省2000元

來當省主席 油電漲到令小民難以承受,古坑鄉民許春田特地安裝蒸汽式柴燒電熱系統燒洗澡水,每月省下1000多元瓦斯費。(許素惠攝)

中國時報【許素惠╱雲林報導】 油電、瓦斯節節高漲,令小民難以承受,不少家戶「重起爐灶」,升火燒柴煮食,以一家4口計,每月約可省下2000多元瓦斯費和電費。不過,雲林沿海許多鄉鎮卻又面臨無柴可撿的窘境,因為海堤水泥化,防風林被施工單位砍得所剩無幾,沿海居民連要作柴火的枯枝都沒得撿。 灶火旺 飯菜風味奇佳 在東勢鄉開小雜貨店的林秀琴搬出婆婆塵封10多年的爐灶,升火煮起雞肉菜飯,寒天中守著爐火,順便取暖,鄰居看見,大呼「甘就這儉?」她臉上流露出些許無奈,回以「無法度,瓦斯和電太貴咧!」 林秀琴煮飯、炒菜和燒水都以爐灶燒柴,她估算一家子每月約可省下2000多元的瓦斯和電費,而且煮出來的飯菜特別可口,因為灶火旺,很有快炒店大火煮的效果,尤其蒸出來的年糕Q滑很有古早味,風味奇佳。但是,煮飯時要小心控制火勢,才不會燒焦變鍋巴飯。 林秀琴撿拾竹編的農田擋風牆、枯木樹枝等當柴燒,減少家庭開銷。有人想燒柴煮飯,卻撿不到柴,沿海地區鄉鎮更是如此。 水泥海堤 撿不到柴燒 口湖鄉漁民蔡有旺因漁場資源漸枯竭,漁獲量減少,時常2天打魚3天曬網,為了撙節開銷,想以爐灶燒水煮飯,卻面臨撿不到柴的窘困。 他指出,海口以前有很多防風林,民眾可以到防風林裡撿枯枝當柴火,如今因為建水泥海堤砍光光,加上作物泰半屬低莖,不容易撿到枯枝木材,不像山區竹林、果樹滿山林,修剪下來的就是柴火料,「可憐!連要燒柴都沒得燒。」 住古坑鄉的竹屋師傅許春田崇尚環保,自己打造的竹管屋特別裝設了蒸汽式柴燒熱水系統,20立方公尺的鍋爐容量,夫妻洗澡用綽綽有餘。 許春田說,該柴燒系統自動進、出水,並有溫度表,當加熱到適當溫度時,就不必再添柴,省水、省柴火,夫婦每月可省下1桶25公斤瓦斯900多元。 法令難管 環局不鼓勵 鄉民重起爐灶會不會造成空氣汙染?雲林縣環保局副局長林武宏表示,爐灶燒柴屬家庭式行為,對整體空氣品質較不影響,而且法令對於此部分規定與罰則很模糊,公部門能體會民眾生活艱辛,但環保單位並不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