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布衛生棉 台女保衛尼泊爾

中國時報【侯俐安╱台北報導】 你有聽過布衛生棉嗎?台灣女孩林念慈四年前漂洋過海,走遍尼泊爾十數個村落,帶領村婦們手作布衛生棉,改善上千人的衛教習慣,也突破了Patalekhet村落的月事禁忌,有別於「阿嬤版」的白布巾,一片片有翅膀、純棉的布衛生棉在山腳下隨風飛舞。她與友人華宇芝、妹妹林秀蘋成立「棉樂悅事」工坊,串聯台灣、尼泊爾,揭開兩地的新女性月亮運動。 七十一年次的林念慈從民國九十八年開始,跟隨NGO在尼泊爾工作,發現當地女性的月事禁忌,「婆羅門種姓的女孩月事來臨時,不能進廚房、碰老公,甚至要住在牛棚、倉庫與人隔離」,因被視為「不潔」的象徵,尼泊爾高達八成女性使用舊布墊月經,衍生出疾病與垃圾問題。 為了讓當地人用到好品質的生理期用品,林念慈引進在南印度發現的布衛生棉,跨海聯繫台灣廠商,利用寒暑假走遍各村落開啟衛教工作坊,三年來高達上千人參與。去年九月她索性辭職,專心推廣布衛生棉,友人華宇芝得知這個「偉大的計畫」加入團隊,學設計的妹妹林秀蘋則擔任首席設計師。 林念慈培訓尼國婦女加入生產團隊,但當地人連拿筆、畫圓都會顫抖,一切得從頭教起,在台灣不會縫紉的念慈也成為高手,最後「棉樂悅事」的「工廠」設立在Patalekhet村,他們搭起木屋、聘請兩名村婦「量產」布衛生棉。 小小的生產團隊,開工前雙手合十,「拜託縫紉機之神,老舊的機器不要壞掉。」更破天荒在農民市集販售,引發眾人圍觀,意外獲得好評,尤其日本旅人更為之瘋狂,捧起驚叫「好厲害。」 林念慈希望布衛生棉在世界每個角落遍地開花,思考月經來臨時另一種選擇,除了減少垃圾量,每個月做環保,更深一層意義是貼近自己的身體,現代女性雖對月經少有禁忌,卻總是眼不見為淨、吃止痛藥,「以雙手清洗布衛生棉,短暫的時間卻能透過經血顏色、血塊變化,更加了解與體恤自己。」特別的是,「染紅」的洗布水還能當肥料,連結女性與土地。 有別於「阿嬤版」的白布巾、丁字帶,「時尚版」布衛生棉印上櫻花、格紋,翅膀上以小扣子固定,每片可使用二到三年,純棉既吸水又舒適,「就跟穿內褲一樣舒服。」林秀蘋解釋,晚上泡肥皂水、隔天晾乾,「一點也不麻煩」。 「棉樂悅事」四月三日起將在台北唐青古物商行、日楞咖啡、花蓮法采時光咖啡,接連舉辦三場「布入尼國女兒心─布衛生棉創意展」,展示尼泊爾及各國生產的衛生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