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樟芝治癌潛力 醫:非食用可及
牛樟芝被許多癌症患者口耳相傳,視為治療癌症的聖品,目前醫界確實從其中萃取出有治癌潛力的活性化合物,不過醫師表示,這些化合物目前僅在體外細胞實驗階段,且達到抑制效果的濃度,均非食用可及,發展成新藥最快要2年後;此外,即使是高濃度的體外細胞實驗,也發現對肺癌、卵巢癌沒有效果,提醒勿信牛樟芝的功效而放棄正規治療。
▲ 牛樟芝被許多癌症患者口耳相傳,視為治療癌症的聖品,網路上也到處有介紹相關「傳奇」的資訊。(攝影/張雅雯)
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陳裕仁表示,為了解牛樟芝是否具治療癌症的潛力,與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張東柱博士的研究團隊,在實驗室花了7、8年時間,陸續萃取出活性化合物,其中已取得專利的化合物「馬偕一號」,主要發現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細胞以及胰臟癌細胞有治療潛力,初步的動物試驗也有不錯效果,不過要發展成可用的新藥,最快要2年後。
至於最近再萃取出另一種化合物「馬偕二號」,體外細胞試驗發現應用的範圍更廣,對於白血病、肝癌、胰臟癌、食道癌、子宮頸線癌,只對特定的癌細胞有抑制作用,更具有發展成標靶藥物的潛力,成果刊登在「國際老人醫學期刊」,目前正在台、美申請專利中。
▲ 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陳裕仁表示,陸續從牛樟芝萃取出活性化合物,發現對部分癌症有治療潛力,但濃度均非食用可及,提醒患者勿信牛樟芝的功效而放棄正規治療。(攝影/張雅雯)
陳裕仁醫師表示,這些癌症現階段缺乏較好的治療藥物,若這2項化合物未來研發順利,確實可造福癌患。不過他強調萃取出的活性化合物,與直接食用牛樟芝相關產品的效果大不同,一般食用可得到的成份非常微量、不足以作為治療用,因此頂多將牛樟芝當做保健品,患者仍應接受正規治療。
此外,有治療潛力不等於適用所有癌症,陳裕仁醫師指出,萃取的化合物就連在體外細胞實驗時,很明顯對肺癌、卵巢癌沒有效果,因此不應抱持不切實際的期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