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當沖 散戶淺嚐即可

工商時報【記者呂淑美、楊穆郁╱台北報導】 金管會昨(26)日宣布再開放200檔雙向當沖,但據統計,自1月6日開放先買後賣現股當沖以來,迄昨天為止,近3個月股民操作上、市櫃當沖都虧損,合計虧損達9,200萬元,政府則是最大贏家,抽走證交稅及手續費8.12億元。 從1月6日開放現股當沖以來,截至昨日為止,上市櫃股票現股當沖交易彙總都屬虧錢狀況,虧損各達2,300萬元及6,900萬元,上櫃股票因股性較活潑,這波服貿抗爭衝擊又以櫃買市場為震央,上櫃當沖客虧損擴大。 元富投顧總經理劉坤錫表示,第一階段開放200檔上市櫃股票先買後賣當日沖銷,交易標的均為大型權值股,和加權指數、櫃買指數關連度極高,這段時間大盤並非全都開高走低,甚至常出現開低走高或開高走高,才有機會推高指數。 因此,照說先買後賣當沖獲利的機率不低,但交易結果顯示賠多於賺,顯示散戶靠當沖賺錢不容易。 據統計,這段期間,上市股票當沖買進總金額為923.8億元、賣出總金額923.57億元,虧損約2,300萬元;證交稅及手續費約各抽走2.77億元及2.63億元。至於上櫃股票現股當沖買進總金額466.02億元、賣出總金額則為465.33億元,約虧損6,900萬元;證交稅抽走近1.4億元,手續費抽走約1.32億元。 投資人操作現股當日沖銷,除了需支付買賣各千分之1.425(暫不考慮券商手續費率打折)手續費之外,還要付千分之3的證交稅率,而政府成了開放當沖最大贏家。 當沖因投資人在當天就已把同一數量股票軋掉,達成沖抵的交易,所以不需先繳付任何本錢就可完成交易,常被稱是「無本生意」。 不過投資人也要留意,一旦當沖不成,反被當沖軋,常造成「違約交割」,尤其未來先賣後買,萬一出現尾盤漲停鎖住,可能出現投資人想認賠買回都買不回來的窘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