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時:主糧基改 13億人當白老鼠

旺報【記者陳筑君╱綜合報導】 針對大陸兩院院士集體呼籲北京中央開放基因改造(大陸稱轉基因)水稻產業化,大陸官媒21日發表社評指出,世界各國極少主糧是基因改造,中國13億人口不能成為基改主糧集體「試吃」的實驗品,文章強調,現下大陸糧食供應不到急迫時刻,基因改造應作為中國確保糧食安全的最後手段。 《環球時報》21日以〈全中國不能為轉基因主糧集體試吃〉為題撰文表示,基因改造食品早已進入中國,尤以大豆和玉米進口最廣泛,但中國人的主糧稻米和小麥不在此列,對61名院士聯名寫信給北京領導人,請求盡快推進基改水稻產業化,文章說,「對基因改造科學應採取積極態度,但謹慎也是必須的」。 成超級實驗體 非上策 該文同意,基因改造農作物有防蟲抗病能力強等優點,但最終目標是保障人類食品充足,目前大陸糧食並未緊迫到非走基改的程度,「改造應作為中國確保糧食安全的最後手段」。 文章認為,中國耕地少人口多,基改作物確有誘惑,只是一旦基因改造大米商業化種植,中國人主糧的基因變異就走上不歸路,全球各國主糧基改者極少,中國13億人口貿然走上「試吃」基因改造主糧第一線,成「超級實驗體」,絕非明智的國策。 爭取技術地位 較重要 那麼,對於基因改造作物大陸應採取何種態度?文章說,中國應在發展基因改造科學層面爭取世界領先位置,但基改食品的食用比例不須趕超他國,這一原則應成為中國人食品安全的「頂層設計」。 社評建議,基改稻米商業化種植會產生新的利益格局,且可能造成科研人員涉及其中,因此,大陸政府在做這類決策時一定要多聽不同意見,將長遠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文章強調,在思考人類整體利益命題前,基改農作物帶來的一時性商業優勢和利益,相對來說都是短線的,「對它們的追求還是以克制為好」。 小 靈 通 孟山都 美國一家跨國農業生物技術公司,其生產最著名的旗艦產品抗農達、即台灣農民經常使用的農藥年年春 (Roundup) ,是全球知名的嘉磷塞除草劑,全球市占率居同類產品之冠。 1983年,孟山都對基因改造作物細胞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並在幾年後推出基因改造作物,成為基改種子的領先生產商。1923年,孟山都憑主要產品糖精開始進入大陸市場。(陳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