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影影響力扮國家形象推手

工商時報【邱莉玲】 台灣優勢是腦袋,這裡的文化、人、人們提供的故事,帶出許多新創意,跟這片土地提供多元、教育、文化傳承、思想開放的養分有關。 中國大陸已經注意到台灣電影、台灣品牌,台灣不再只是代工,如果能夠增加創意,試著跨出那一步,變成別人想要跟的標的,就可以走向世界。台灣要做品牌、國際化,大可利用電影的影響力,電影可以反映台灣社會、人生,說台灣的故事,影響大眾思想。 我導演的電影「星空」後期製作在北京,在那裡才發現許多大陸人羨慕和嚮往台灣的生活形態,像是乾淨、高尚、開放、有創意,當全世界對台灣、台北都有一個想像空間,就是一個很好的國家形象、城市行銷。 但做文創急不得,需要時間累積影響力。像我把「星空」的結局安排在巴黎,就是受到一股莫名的正面力量驅動。 我曾問過韓國人,韓國電影快速活起來是如何辦到?結果他不跟我講電影,反而講起電鍋,90%的韓國人會選擇買韓國品牌的電鍋,因為他們從小被教育要購買韓貨,錢進了韓國公司的口袋,他們才有錢能夠做出比美日品牌還要好的電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