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檳榔戒斷療法 可望降低口腔癌發生率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大部分口腔癌的患者,通常發現時已進入晚期,病症來得又快又急,主要原因多為吃檳榔所導致,加上抽菸、喝酒等習慣,更加速罹患口腔癌的機率;高雄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謝天渝表示,為能有效降低口腔癌發生率,已展開檳榔咀嚼與戒斷行為研究,可望幫助檳榔成癮者找出戒斷的療法。 根據統計,台灣口腔癌的發生率位居全球最高,平均每10萬名男性就有28.48人罹患口腔癌,且8至9成的患者都與嚼食檳榔有關;謝天渝說,檳榔中的檳榔鹼成分,會刺激口腔黏膜,造成纖維化,當嚼食者的基因特異或破骨細胞過多,就會提高致癌風險。 謝天渝由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經費支助下,獲選為口腔癌跨國研究召集人,並將投入約3千萬元台幣研究相關檳榔咀嚼與戒斷行為的問題,並結合各方面的領域研究,針對各國食用檳榔者的心理需求進行問卷調查、分析,並進行訪談,以期能找出主要成因,並依據不同特質對症下藥。 國內男性約有15%都有嚼食檳榔習慣,根據1999年檳榔公會統計,台灣一年至少要吃掉8千萬顆檳榔,且口腔癌更位居為國人男性10大癌症死因第4名,民眾絕不能輕忽嚴重性,當口腔出現異狀,包括出現硬塊、紅斑或白斑等,持續2週以上,就恐是口腔癌的徵兆,應盡快就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可降低罹癌風險。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嚼食檳榔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