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新機遇與新課題

工商時報【本報訊】 本周一,四月廿九日,是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與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新加坡舉行第一次辜汪會談,並簽署四項協議的廿周年紀念日。針對這個具歷史性破冰意義的會談,兩岸兩會也分別舉行紀念活動。台灣方面,馬英九總統除了肯定辜汪會談的重要性在於開啟以談判化解兩岸間的敵意,並具體指陳,目前在經貿方面,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協商已近尾聲,貨品貿易也希望儘快完成。他並強調,如果年底完成,將可達成兩岸間貿易自由化目標。而大陸方面,新上任的海協會會長陳德銘也針對兩岸在簽署ECFA之後的後續協商,說明海協會將加快商談進程,爭取上半年舉行兩會領導人第九次會談時,能簽署服務貿易協議,也希望在年內完成兩岸貨物貿易與爭端解決等議題的磋商。 兩岸相關領導人對於在ECFA架構下後續的三項議題協商進程,不約而同的都期盼在今年內能夠有具體的進展,這樣的「兩岸共識」的確令人充滿期待。而根據本報連日來的報導,有關兩岸服務貿易談判日前已經結束,一俟文本及清單完成核對後,就會儘快交由兩會協商簽署。至於其內容,據透露大陸方面將給予台灣不少於65項優於其在WTO中的承諾,使台資在進入大陸相關領域時可以佔據先機,較歐美及港資企業更具競爭力。而相對的,台灣方面則將給予大陸55項承諾,包括其中三分之二將低於或等於台灣在WTO所作承諾,以及三分之一超出台灣在WTO所作的承諾。 再進一步檢視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中預計相互開放的重點內容,大陸對台新開放的項目有電子商務、文創、海陸空運輸、金融、醫療、電信及旅行社;而我方對大陸開放的項目,則集中於金融、醫療及旅行社方面。而在電信類,我方仍強勢把關,並未同意開放陸方先前所提的第一類電信,僅止於第二類電信的部份業務。 綜觀這些先期透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重點,我們認為至少有以下四方面值得一談: 第一是不論就雙方承諾開放的業別或給予的優惠程度,基本上仍呈現不對等的樣態,也就是大陸方面開放的多,給的優惠也多,相對的台灣方面則把關較緊。這種大陸對台灣「讓利」的經貿互動模式,也許可以解讀為大陸背後別有政治動機,或視為台灣方面談判人員折衝有成。但從另方面觀察,近年來大陸相關業者與學者專家對於一再對台「讓利」,以及對台灣開放陸資來台的種種限制已經輒有煩言。因此,至少我方還是要嚴肅評估考量在兩會協商互動過程中一味要求對方「讓利」是否為一可長可久的模式?如果難以為繼,又有什麼可以永續發展的兩岸雙贏互利新協商模式。 第二點值得肯定的是,這一次的服貿協議,在部份開放項目中都加上具體的落實時間表。譬如在文創領域,陸方除了答應簡化進口台灣圖書的出版審批程序,在線上遊戲方面其審查期限更是明訂為二個月。又譬如在交通運輸方面,陸方則將允許台商可獨資在福建經營港口裝卸及貨櫃場,並獨資設立貨運站,而且在貨運承攬上,只要繳齊註冊資本額後即可設立分公司,無需有一年的等待期。上舉二例顯示的是陸方在一元化領導下的行政效率,相較之下,台灣儘管也做出55項對陸方開放市場的承諾,但行政效率無疑將是最大的考驗與罩門。 第三是有一個值得注意探究的新現象,就是除了前述交通運輸領域陸方將開放台商在福建獨資營運,另在電子商務方面也同樣是開放台資業者未來在福建所設據點均可持股過半。陸方這種指定營運區域的作法,也許可以解釋成是希望落實海西經貿特區的成形,吸引台資以協助福建在相關產業的成長升級。陸方這種指定開放省區的作法,未來是否會成為針對不同省區發展需求的廣泛運作模式,自然值得觀察與關注。 第四是具體落實到不同產業項目的開放,是否真的看的到也就能吃的到的問題。譬如陸方將開放台商可投資醫院的省市從目前的五個放寬到二十個,但包括醫師人才招募不易、醫療法規和稅法的公平問題等,都可能使得開放美意難以兌現。這方面所衍生的課題,自然有待相關業者及兩岸兩會持續研商逐一克服。 總結來看,可望在今年上半年簽署的服貿協議,不只對台灣的服務業務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相關協議的儘速簽署,更將提供台灣推動與亞太區域經濟整合銜接的有力基礎,我們祝願對陷入「悶」局的台灣經濟能帶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