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請政府告訴百姓什麼東西才可以吃?

外人來台觀光都對此地美食讚不絕口,除了精益求精的東、西方餐點外,台灣的夜市小吃更充斥南北口味令人流連忘返,成了觀光景點,因此也為我國帶來「美食王國」稱譽。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一再發生的食品衛生問題,正無情的破壞著台灣商譽。不僅外商紛紛下架「台灣製造」食品,就連本地人士也面面相覷,不知該吃什麼才安全,有人請政府乾脆正面表列告訴國人「什麼東西可以吃」。 前年發生的塑化劑風暴,曾被質疑為台灣癌症案例直線上升元凶之一,許多知名廠商產品也未能倖免。當時涉案的昱伸公司負責人竟不以為然的說「大家都這樣做」,顯然無辜而又不知的台灣小百姓已糊裡糊塗吃了幾十年。雖然衛生及檢調單位曾大張旗鼓追查了一陣子,但塑化劑是否已從食物食品中絕跡?似乎再也沒人去關心了。 不過相距二年已,台灣此刻又陷入「毒澱粉」恐慌中。目前已被來出含有違法添加物「順丁烯二酸」的產品包括,粉圓、芋圓、地瓜圓、粉粿、板條、黑輪、肉圓、天婦羅、湯圓、肉羹、蚵仔煎及年糕。知名廠商統一、愛之味、依蕾特均中招,這些產品有人從小吃到大,更是台灣美食的金字招牌。政府雖然嚴厲取締含有添加物產品,卻從來沒有官員敢出面保證未被檢驗的同類食品是否安全可靠?因此大街小巷照賣粉圓、蚵仔煎等小吃,吃與不吃似乎只能靠自己根據嘴饞或衛生去判斷,這也成了台灣小百姓的宿命。包括塑化劑與毒澱粉在發覺前,已被食用了數十年,有人可能因而洗腎或罹癌以致壯年去世。縱然明知添加物有毒,但因非劇毒、需要長期累積才有害,因此沒被發現前有毒添加物才會糊裡糊塗被人吞下肚。 我們要質疑的是食物食品事關人命,卻一直被輕忽,政府有關部門從未主動積極扮好把關角色。塑化劑是被一位勇於任事的檢驗員揭發,此次毒澱粉案也係經人檢舉始發現。然而上至中央衛生署,以至各縣市衛生局,平日似乎從未對廠商產品進行檢驗或抽查工作。反倒是一些民間消費機構或個別學術單位,尚偶爾對若干問題產品加以揭露,但力量有限且不受重視。地方衛生單位常以人力不足推搪,然而防患未然總要比事後浪費大量醫療資源來得實際與有效。我國健保制度深獲國際肯定,但健保卻年年虧錢,需要一再調漲健保費,使國人大呼吃不消。醫療資源所以支出過多,除了國民保健觀念不足外,便是衛生機構一向被動的任事態度。人人皆知「病從口入」道理,設若衛生部門先將病源(有毒食品)掃除,國人健康必大幅提升。法院對案件可以採取「不告不理」態度,衛生單位則必須主動出擊,方能收到立即效果。 迫於毒食品為害大而又廣,立法院終於趕在休會前三讀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今後將提高違規業者罰則,若在食品加了違法添加物致人於死,最高可處無期徒刑,併科兩千萬以下罰金。其餘行政罰責與刑責也大大提高,期以嚴刑峻法遏阻黑心業者製造有毒食物食品。然而所有的法律法令必須有效去執行,否則仍舊枉然。上述列舉的知名台灣小吃竟摻有違禁添加物,小老百姓只想問政府現在什麼東西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