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血管急收縮 醫師呼籲早晚量血壓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秋冬交界之際,天氣忽冷忽熱變幻莫測,身體為了適應環境溫度會採取因應措施,尤其是肥胖一族及65歲以上的老年人,天冷時血管急遽收縮,促使血壓增高,而為了禦寒增加熱能,也造成心臟負擔,可能引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醫師提醒,天天早晚各量1次血壓,是高危險族群的首要保健任務!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吳依玲指出,根據國健局統計,歷年來台灣10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與心臟疾病的排名總是居高不下,共同的主要危險因子就是高血壓。尤其是肥胖族群及65歲以上的老年人,因為血管粥狀硬化造成彈性較差,血壓變化更不穩定。 吳依玲醫師強調,控制血壓遠比高血糖、高血脂容易得多,最重要的就是每天早晚各量1次血壓,建議早上起床後及每晚睡覺前量測。需注意的是,量血壓前半小時內最好不要運動、吃飯、抽菸,或喝茶、咖啡、酒等具刺激作用的飲料;測量時不要一邊講話,雙腳要平放不翹腳;若是自己量血壓,第一次先量雙手,此後固定量血壓較高的那側;此外,電子式血壓計必須每半年至一年校正一次,以確保測量的精準度。 吳依玲醫師也提醒,在門診上最令醫師頭痛的是,一些高血壓患者會自行更改藥物劑量,甚至停藥。她進一步說明,高血壓藥物在一開始服用時,約需2個禮拜才能達到血液中有效濃度,而持續使用是為了讓藥物濃度維持穩定以控制血壓,如果擅自增減藥物劑量,血壓忽高忽低,反而會造成血管傷害。 吳醫師說,若血壓數值屬於高血壓前期,建議患者先以飲食運動控制為主,尤其肥胖族群若能適當減重,對降低血壓會有明顯的幫著;當高血壓進入第一期,則考慮藥物介入,但因血壓在各種年齡層及種族都有差異,必須與醫師討論,合併考慮其他因素後,才能決定是否需要服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