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未來〉-微電影興起 故事行銷正夯

工商時報【張光華】 它是廣告片?它是電影短片?都不是,它是新近才出現的「微電影」,那麼什麼是「微電影」呢?又是如何運用新科技造成熱門話題? 透過3C載具 快速傳播與分享 「微」的概念,在網路上早已盛行,例如大家熟知的Twitter和Plurk於2006~2008年間崛起時,相較於無限字數的部落格,發文字數限140~210字以內,類似的網路服務在台灣通稱為「微網路」,在中國大陸、香港則稱為「微博客」(簡稱微博),輕薄短小,就是「微」。 2009年中國大陸開始在網路上有愈來愈多的網友們,用一般的設備或者是行動裝置譬如手機、數位相機或手提式攝影機創作了許多短的影片(通常是30秒到5分鐘,也有的達30分鐘,但大部分在10分鐘以下),有的是興之所至製作的有劇情的短片,有的是紀錄下來一段日常生活的片段,經過整理和剪接,透過像優酷、土豆網及YouTube等視頻平台,在網路上散布開來,變成一種深受歡迎的新興內容。 有人發現它是可運用為廣告行銷的好管道,它雖然發源於網路,但大家很快發現透過多種載具,如TV、電影院或者各種活動現場都可以完美的呈現出來,它的內容可以是產品或企業廣告,也可以是公益宣導,更可以是傳達某種訊息或純粹娛樂性,爭取成千上萬的高點閱率。 2009年從大陸開始燃起的「微電影」熱潮,在2012年也延燒到台灣各地,從政府單位,各地方縣市到企業或非營利組織紛紛以自己的方式投入微電影的拍攝和行銷。但是由於對微電影的認知與觀念不足,也造成許多中小企業事倍功半浪費行銷資源,拍攝預算的認知每支三萬元到一千萬皆有,市場資訊甚為混亂。 形成聚落效應 儼然新興產業 中華民國微電影協會(www.micromovie.org.tw)於2012年8月17日成立,旨在推廣台灣微電影創作、微電影產業研究、培養微電影製作、剪輯、影音等專業人才、研究影音行銷策略並促進微電影產業整體發展與國際交流活動。首任理事長劉同琪曾帶領台灣動畫產業站上國際舞台,期透過微電影協會讓台灣的影音創作軟實力發光發亮. 協會以「人人微電影」為主軸,推廣微電影全民運動,人人皆可以隨身的手機與數位相機,或是專業製作方式 學習以微電影說故事,並學習數位行銷策略,以微電影方式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及行動網與世界溝通。 成立才半年多的中華民國微電影協會在劉同琪理事長和秘書長賴麗雪的努力下,已經有相當績效;譬如首先建立2012台灣行銷類微電影以及微電影比賽活動資料庫,詳細列出所有微電影資料,譬如片名、片長、點擊數、出品單位、演員、導演、類型等。 2012年政府從中央到地方縣市相關共拍製了68支微電影,同時也舉辦20個微電影主題徵件比賽,這種由政府帶動微電影影音行銷的作為和規模,起碼是前所未有的。 同時去年11月7日協會舉辦了「微電影城市行銷座談會」,希望整合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以協會為焦聚點共同開發這個最新的產業。同時也表明「除了推廣人人皆導演,微電影全民創作運動,也同步思考近年來台灣社會所高度重視的城市行銷議題,將微電影與城市行銷兩者結合在一起,學習以微電影影音形式說故事,並學習影音行銷,以影像方式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與世界溝通,成功達到行銷城市的用意。」 然後在今年1月15日邀請專家學者針對2012年台灣地區114部共239支行銷類微電影作品進行「年度十大精選行銷類微電影」評選,結果選出下列十大精選產品。 總之,這個在網路興起的「微電影」,不但受到廣大網友的熱烈歡迎,而且也被其他載具所應用,成了名副其實的跨媒體行銷工具,就企業和個人創意的立場而言,將會是一個最重要的表達形式,很快就可形成聚落效應而變成一個重量級的新興產業。 我們期待中華民國微電影協會在有個好的開始祝福下,繼續開疆闢土帶領台灣為這個新行業奠定扎實的基礎。這當然也須要政府和民間攜手合作共同努力才行。 (本文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