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波陸資鬆綁強碰服貿協商 進度延宕

旺報【記者陳秀蘭╱台北報導】 第4波陸資鬆綁,陷入長考!據相關人士坦言,兩岸ECFA後續服務貿易協商衝刺年底完成,與第4波陸資鬆綁檢討時程「強碰」,也使得原預定上月底、本月初要完成的第4波陸資鬆綁檢討,進度延宕。 經濟部正積極彙整各部會意見,針對第4波陸資來台項目鬆綁進行檢討。但經濟部官員坦承,到目前為止,各部會對第4波陸資鬆綁意見,都還沒有匯回經濟部。 據指出,導致各部會遲遲未將第4波陸資鬆綁意見匯回經濟部,主要是各部會對此時開放陸資來台的態度審慎。 原因是有關兩岸ECFA服務貿易談判,雙方正就涉及服務業市場准入如火如荼展開攻防,如果服務業市場准入,提前在檢討第4波陸資來台項目開放,等於喪失談判籌碼。 相關官員指出,各部會確實對第4波陸資來台是否急於在此時完成檢討,意見保守,不少部會傾向「慎重」,認為應多花點時間研究。 經濟部長施顏祥也坦承,在服務業部分,兩岸目前正在談服務貿易,與現行檢討第4波陸資來台投資,確實會有些關聯性,且開放幅度也將與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內容有關,兩者具互動關係。 據了解,面對前3波的陸資鬆綁,陸資來台成效不佳,特別是今年3月公布第3波陸資來台鬆綁清單,大幅放寬陸資參股面板、LED、DRAM等產業,但陸資依舊「等嘸」,外界指向是經濟部對陸資參股面板、LED、DRAM等產業的門檻設限太多。 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就多次呼籲經濟部檢討對面板、DRAM、LED等產業的參股限制,更在「經濟動能推升方案」中,力主取消陸資參股不具主導權的設限,並指示經濟部展開第4波陸資鬆綁。 但相關官員指出,陸資來台成效不佳,陸資來台設限太高也許是原因之一,但全球需求低迷,DRAM、LED未擺脫景氣谷底,陸資參股意願低,也是陸資來台成效不佳原因之一。也因此,陸資來台成效未如預期,是否全是政府設限太多,政府得花時間研究,「不會匆匆忙忙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