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媜新作 為高齡社會打預防針

旺報【記者李怡芸╱台北報導】 睽違5年未見新作的作家簡媜,再次出手碰觸以往未曾嘗試過的主題,以文學的角度觀看生、老、病、死。創作期間簡媜經歷多位親人的故去,對她來說,這就是人生:「完整的人生應該五味雜陳,且不排除遍體鱗傷。」新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為兩岸走向高齡化的社會,宛如打一劑預防針。 作品在兩岸出版的簡媜,在大陸被讀者稱為「台灣文壇最無爭議的實力派女作家」、「當三毛離我們遠去,現在我們枕邊放著的,是簡媜。」簡媜已發行的簡體版作品又以《水問》和《女兒紅》最暢銷。 簡媜說起新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自覺創作時「像寫論文似的」把傳記、小說、詩、散文等體例融於一體,觀看、記錄乃至幻想面對高齡化的社會的今日,個人、家庭與社會,伴隨著老、病、死而來的「倒」與「吵」,我們準備好了嗎? 花了4年的時間準備,1年的時間書寫,簡媜以文學處理生老病死課題的同時,自己的人生也經歷了親人中有4人往生,熟識朋友家中長輩辭世者11人,朋友罹患重病者6人,她表示:「在這個課題上,他們像是4位老師、11位助教和6位學長。」她從自己的阿嬤及公公身上,看到了面對生命盡頭的智慧與堅強;從齊邦媛身上,則感悟到面對高齡,人可以超越困境,另闢一個值得寄情的時空與重心。 簡媜指出,中國古典文學乃至於日常生活中,視死為禁忌,自己童年時即因為父親的意外身亡而嘗盡炎涼,如今回想這些其實都是出於中國人對死的畏懼及不祥的聯想。在這樣一本寫生老病死的書中,簡媜反而拿出過去較少被讀者注意到的黑色幽默,希望對台灣面臨高齡、侍奉高齡的讀者們給予安慰。 「生和死,一輩子都只有一次,都是很珍貴的。」在兩岸都面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的同時,簡媜強調:「一個社會的文明與否,一看如何對待孩童,一看如何對待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