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通廠閃貿易戰 各顯神通

工商時報【鄭淑芳╱台北報導】 中美貿易戰懸而未決,表面上多了3個月的緩衝期,但實際上卻是多了3個月的變數,為了降低風險,交換器大廠智邦(2345)及啟碁(6285)將原本大陸銷美的機種相繼搬回台灣生產,而具遠見的光通訊廠光聖(6442)則是一路從2016年起,年年調降來自華為的營收佔比,台灣網通廠去中國化可謂是各出奇招。 中美貿易戰去年下半年開始升溫,國內網通大廠中磊總經理王煒將中美貿易戰形容成「超完美風暴」,在他眼中,若貿易戰真的開打,恐怕沒有一家網通廠商可以倖免於難。也正因為如此,等不及25%重稅加身,被視為重災的網通廠已紛紛掏出口袋裡的錦囊,做好最壞的打算。 ■智邦今年完成產線轉移 智邦董事長郭飛龍說,從客戶端側面了解,根本沒有人可以接受加稅25%的決定,要降低風險,必須想辦法將原本在銷美的中國大陸產線快速轉移出去,「企業沒辦法再等3個月看看,懸而不決是最壞的狀況。」 為此,智邦一方面在竹南設新廠,趕在今年第二季投產,另一方面也將佔營收佔比35%的大陸銷美產品移回台灣生產,內部期望今年就可以完成移轉,且以後相關產品都會在台一條鞭生產,確保以後不論美國加多少關稅,都可不受影響。 ■啟碁新廠預定第2季投產 啟碁去年前3季銷美營收佔比提升至53%,但嚴格來說,美國客戶的訂單未必全數在大陸生產,初估銷美的影響數約佔營收的4成,因為佔比不少,啟碁也算是對中美貿易戰因應速度快的廠商,在中美貿易戰發生的第一時間,啟碁就決定擴大回台和南向布局,因應新建南科廠(S2廠)及越南廠(V1廠)的建廠需求,總資本支出上看20億元,新廠預定今年第2季投產。即使如此,啟碁董事長謝宏波還是慨嘆,若中美貿易戰真的開打,啟碁還是得面對今年第1季的空窗期。 掛牌之初,因華為營收佔比逼近4成,被列為華為概念股的光聖,因單一客戶營收佔比過高一度引發市場質疑,再加上陸廠崛起,華為給的訂單毛利率直速下滑,甚至低於公司平均毛利率,為了降低風險以及提高毛利率,光聖自2016年起著手開拓歐美市場,並逐步降低來自華為的營收佔比。 ■光聖見機早,遠離華為 據光聖初估,2016年時,來自華為的營收佔比仍超出35%,但到2017年,已降至不到2成,今年更計畫將佔比持續下修至6%∼7%。 雖然光聖最初調降華為的營收佔比的原意與中美貿易戰無關,但因起步早,成果已相繼浮現,也算是這波中美貿易戰中、少數得以倖免於難的光通訊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