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溫情猛攻 美中不和依舊

習近平溫情猛攻 美中不和依舊

(路透華盛頓16日電)美國熱情招待中國準領導人習近平,顯示華府認為他的崛起是縮小兩國經濟與政治歧見的機會。

然而,習近平以溫情的歌曲形容兩國關係未來發展道路,要轉變成實質關係大幅改善,需要雙方都各退一步。然而美中兩國都可能拒絕讓步。

曾於1991至1995年擔任美國駐北京大使的芮效儉(J. Stapleton Roy)說:「同一個領導人持續掌權的情況下,某種程度來說,中國與其他國家沒有差別,既定政策難以改變,但中國現在的情況是政策可以做點調整,因為現在已經建立領導人輪替的模式。」

目前領導季辛吉研究所(Kissinger Institute)美中研究的芮效儉說「這不一定會有大改變,但每次更換領導人,政策改變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美國總統歐巴馬與副總統拜登似乎懷抱希望,期盼習近平接任國家主席之後,能夠比較願意妥協。

庫恩(Robert Kuhn)專門替中國大陸領導人寫傳記同時提供建議,他也曾會見過習近平。庫恩說:「從美國的觀點來看,(大陸)領導人更替讓兩國有機會可以重新設定雙方關係。」

庫恩說:「習近平似乎很能掌握與他人互動及自處,且不太擔心會脫稿演出。」

但即使習近平這次訪問展現歡樂氣氛,大陸媒體也密集報導,仍出現些許胡錦濤時代影響雙邊關係的緊張對峙,且不管誰繼任胡錦濤擔任國家主席或贏得11月美國總統大選,這種情況都可能持續下去。

歐巴馬、拜登與資深國會議員會見習近平的時候都提及雙邊貿易失衡與大陸人權問題。

可能代表共和黨角逐總統的羅姆尼(Mitt Romney)就公開嚴厲批評歐巴馬的政策並說歐巴馬會見習近平「虛有壯觀儀式」。這令人想起兩國國內的反對勢力可能讓穩定美中關係的嘗試複雜化。

庫恩說,習近平在美國展現私人的一面,與對美國的熟悉,加上他已經5度訪美且女兒在哈佛大學攻讀學位,可能讓雙方處理問題更加輕鬆一點,但問題仍在。

他說:「我不期待會有大改變。在各項議題上,沒辦法期待有大改變。但在今天的世界,表面可以變成實質內容,這就能造成改變。」

目前來說,習近平掌權之後的美中關係,因為中國大陸希望避免進一步成為美國選戰攻擊目標並讓習近平接班更加平順而塗上一層彩裝。

習近平在公開談話,避免反擊歐巴馬政府對於大陸貿易赤字與人權的批評。大陸官方媒體也將習近平訪美形容成善意的勝利之旅,且大體上避免報導兩國齟齵。

大陸官員反而將習近平與鄧小平1979年訪美相提並論,來爭取美國人支持。

美國前貿易代表奚爾斯(Carla Hills)說,習近平拜訪愛阿華州農戶,這種個人接觸有利於建立互信與善意。

他說:「我認為,除非知道對方不為人知的一面且信任對方,否則很難發展互信與善意來進行合作。」

但前白宮東亞政策事務主任的貝德(Jeff Bader)說,比起臺灣或人權議題,美國對於大陸補貼國營企業更加不滿,「這意味著,實際威脅雙邊關係的是經濟議題」。

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的經濟學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說:「我們對中國大陸經濟方面的要求是從根本改變他們的發展模式,而他們將在1年內或習近平接任時做這件事。」

現任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Institution)的貝德說:「過了今年選舉年,經濟議題仍將是美中關係核心,不只需要在選舉年有所調整,而是長期的再平衡,而這項再平衡必須透過雙邊努力。」

習近平上任後,中共仍將是集體領導,即使他願意,也難以打破各方面的政策。胡錦濤也將像前任江澤民一樣,對政策保有部分影響力。

芮效儉說:「大陸領導的繼任者通常無法建立或展現他們的看法,因為他們依然隸屬在其他人運作的制度底下。他們唯有在接任領導人的時候,才會說出他們的世界觀。」

曾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森主要政策說明者的退休職業外交官傅立民(Chas Freeman)不同意這種看法。

他說:「在任何制度底下,包括美國制度,爭取公職的人都不會說當選之後,他們會做什麼事。習近平不是傻瓜,他沒告訴我們未來他要怎麼做。」中央社(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