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保安康-血便原因多潰瘍性大腸炎莫輕忽

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 不只是胃會潰瘍,大腸也會潰瘍!一名40歲的婦女,因長期工作、家庭蠟燭兩頭燒,最近排便次數增加、還常有拉不乾淨的餘便感,糞便更伴有黏液和血絲,起初以為是痔瘡,但症狀持續了一兩周還未改善,嚇到以為是大腸癌,就醫經大腸鏡檢查後,才發現是潰瘍性大腸炎。 台北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邱展賢表示,潰瘍性大腸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國內發生率約萬分之一,平均每年新增一兩千名病例,好發在20至40歲年輕族群,但發生原因不明,多因緊張壓力大,造成自體免疫系統異常引發。 邱展賢說,潰瘍性大腸炎係侵犯大腸的黏液,造成黏液表面破皮、流血,初期多在肛門,症狀為腹瀉、腹痛、大便帶血或黏液,及排便次數增加,但很多民眾卻常誤為是痔瘡、腸躁症或腸胃炎,自行服藥而延誤就醫,若反覆發作逾10年,甚至可能併發大腸癌。 邱展賢指出,若潰瘍症狀輕微,只要放鬆心情、調整作息會自然痊癒,但若拖延未就醫一旦細菌感染到腸道深層,腸道嚴重發黑、壞死,導致大腸潰爛恐因發敗血症,須將大腸切除。 邱展賢提醒,痔瘡通常四、五天血就會止住,但潰瘍性大腸炎有可能出血兩三周不止,且大便多呈糊狀,每天多次解便,且排有黏液血便;目前治療可以藥水灌腸,若潰瘍範圍大須服用藥物治療。 年輕人拚事業易忽略自身健康,邱展賢說,無論任何人若發生糞便帶血且發頻繁,就應及早就醫,早期治療疾病控制愈好,另平時應盡量放鬆、睡眠充足,生病期間飲食清淡,以免增加大便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