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莽中尋細緻

中國時報【莊芳華】 賞過各種繁花姿色後,請來親近原生闊葉林,感受森森蒼莽中的細緻美,那是必須用心體會的美麗。 三月的台灣,是繁花盛開的季節。搭配清明春假,迎春賞花話題躍上媒體醒目版面。車潮、人流,往山巔水湄穿梭,迎向島嶼的燦爛風光。 是的,這些年來,在景觀工程營造下,台灣的街頭、公園、遊樂區,都展現了花姿招展的嬌媚。往南橫公路走,信義鄉的梅花雪白斑斑,往魚池日月潭,遊客們讚嘆連綿的緋紅山櫻,沿縱貫線來到彰化溪州鄉,黃風鈴搖動它枝枒上的金絲絨,向行路人打招呼,接下去的四月,木棉花在高高的天空擎起,朵朵都像斟滿紅酒的高腳杯;美人樹、豔紫荊、藍花楹,奼紫嫣紅點綴其間。五月,油桐花雪即將覆蓋丘陵山頭,南台灣的阿勃勒也正在準備躍上展演場,枝枒上的金黃雨一串串下垂。還有溪州鄉道兩公里長的綠筍路,鳳凰花正在含苞,屆時會如連環鞭炮一般迅速爆炸開來。特別是今年,台灣會是個「爆花」年。 〉〉〉生命恐慌的表現 「爆花」,何等浪漫的驚喜,各種顯花植物,以他們特有的色澤和招展花姿,亮麗了各個角落,擄獲愛美人的目光。 然而,對於植物本身,「爆花」是生命恐慌的表現。看過竹子「花盡株亡」的現象,更理解生命體與環境的拚搏,是有其難以超越的極限的。迫在眉睫的氣象危機,雖然人類少有自覺,但植物的反應更靈敏,當我們還樂吱吱的醉心於繁花盛景時,植物展現了最旺盛的繁殖力,那是為了與自然危機相抗衡的警戒行為。 樹群的反映,透露氣候變遷的細微徵兆。地底水層的靈動,藉植物的身姿展現,人的眼睛看得見的樹相、鼻息、身心感受得到的滋潤,都是地底水層狀況的鏡象反射,好樹的根系,固守住汩汩潺潺的地下水、好樹的身軀,如溫厚的友伴,與周遭萬物和諧共存、讓大地生機長年豐富盎然。 〉〉〉追風的美學風格 早年,其實並沒有多早,一百多年前吧!台灣的平原丘陵地,多屬原生闊葉混和林地帶,樟科、殼斗科、楠類等高大喬木,那些比先祖們更早活在這片大地的巨木,那些與先祖們的飲食、器皿、勞動、生活相連結的木料植物,護庇著濃密的灌木叢,灌木林間隙,滋養著草本與蕨類,原生的地表,覆蓋著地衣、苔蘚,彷如地球母體的皮膚,溼潤了土壤,守護終年潺潺不絕的溪流。 多樣性植物,滋養多樣性動物,無數、無數原生的特有種生物,曾經讓台灣島嶼被譽為「世界物種的博物館」而榮耀。 何謂原生?何謂本土?多數台灣人並沒有概念。 原生物種,生活周遭隨處可遇的平凡物種。但正因為其平凡,所以不平凡。那是歷經千萬年生態演化之後的適應者,恆久固守著當今地球的均衡性。 只是長年歷經殖民文化洗腦的台灣人,無視於生活周遭的平凡存在,在所謂經濟「起飛」、有能力休閒之後,追求新鮮、炫目的視覺,稀奇、怪異的體驗,成為大眾的休閒享受。今天台灣街頭、庭園,會有這麼大量,近乎氾濫的顯花外來種植物,是一股追風逐潮概念之下,所形成的台灣美學風格。 同樣是植物,原生物種彼此相依共存,在生態上建構起分層互惠、和諧共榮的生活環境。但是,多數境外遷徙而來的外來種植物,一旦突破地理隔絕,在台灣土地定根、歸化後,沒有可抑制的天敵,便大肆繁殖,展現了它們乞丐趕廟公的賴皮勁,大量侵占領地,囂張跋扈,驅趕千萬年來島嶼上原生物種的生存空間,讓整個生態,喪失原本的和諧性。 〉〉〉外來樹種的逆襲 生態環境的變換、新物種出現或老物種滅絕演替,總有長年糾結的前因後果。生活這個島嶼人群的一舉一動,無論其政治信念、文化認同感、人性價值取向、美學概念、或商業交易中的私利誘因等等思維,在在影響了土地上物種的變換、樹木種類的更迭,真是一門牽涉生態歷史的繁複學問。 台灣造景工程的美學建構,究竟是如何成型的?環境、樹種逐漸演替的過程當中,植栽商場裡的景觀規劃師,必然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有一個景觀規劃的案例:有個富人正在打造自己的豪宅居家。景觀規劃師投主人之所好,選定了一棵命名為「步步高升」的植物,作為庭園造景。規劃師Line了這株樹,春、夏、秋、冬四種風情的美麗照片供客戶參考。主人並不明白「形像」與「實質」之間的距離,一看,一棵樹的樹型如寶塔狀、色澤依四季變換、象徵「步步高升」的植物,便欣然高價接受,結果那是一株外來樹種「小葉欖仁樹」。 用寬容的說法,物種原本無辜,生態演替,也是人類炒作的後果。多少外來樹種,被植栽商人以稀有珍奇為題材高價炒作,並賦予步步高升、黃金萬兩、落雨松情、風水木、發財樹、佛肚樹、聚寶瓶、象牙木、酒瓶蘭……等等富貴財旺討喜的名稱,成為台灣植栽市場的熱門商品。還有這些年來,台灣人開始風行的「賞花潮」,讓更多外來種豆科類顯花植物充斥,取代了原生的平地闊葉林。 眾花怒放,確實引人注目,卻好像在欣賞那瞬間搭建起來的電子花車一般,光炫亮麗有餘,卻缺少深遠的韻味。更何況它們的子嗣強勢氾濫,嚴重排擠在地物種,已經成為台灣生態的沉重負荷了。 〉〉〉體會蒼莽的美麗 賞樹、賞花,不單是視覺的攝取,更是生命與自然交融的靈動。懷著一種信念,一種追溯台灣原生情境的感情,當我們家決定在平原上營造一處小森林區時,就捨棄植栽市場,慣常炒作外來種針葉木或顯花植物的風潮,在平原上種下台灣原生特有種闊葉五木。 十數年來,喬木的根系深入土壤最深層,小灌木分佈較淺層,草本根系集中於土壤表層,蘚類、真菌的假根,直接覆蓋地表,籐本植物、附生植物依各自所需,平均分享該層的光照與溼潤空氣。 烏心石樹木開著如玉蘭般的白花,零落在枝枒間。樟樹開滿細細碎碎的黃花,整個春天,綿綿清淡的香氛,隨風飄散。苦苓樹開花,淺淡粉紫的幽雅,不是豔麗的藍花楹可以媲美的。台灣毛柿的金黃果實,散發濃郁香甜的滋味,吸引蜜蜂、蟲鳥來採食,我們的闊葉林正在開花,如此含蓄,毫不招搖,卻飽含無盡的生息。 溼潤滋養了植被、植被守護了溼潤,那是膚觸與鼻息可以感知的溫度。地層下看不見的蟲獸、蚯蚓都知道,天空中飛翔掠過的群鳥,眼尖覓食,找到食物豐厚的歇腳地,平原小小森林區,地表之上、地表之下,層次交容互惠,逐漸建構起垂直分佈的生態群落,為居家生活周遭,打造一野森森蒼莽。 台灣原生之美,你看見了嗎?植栽商場的規劃師,你們看見了嗎?賞過各種繁花姿色後,請來親近原生闊葉林,感受森森蒼莽中的細緻美,那是必須用心體會的美麗。那些人們曾經輕賤而幾近滅絕的原生好樹,或許會因為我們的反省自覺,努力種植復育,而甦醒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