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壞習慣快快改 給孩子正確教養

Q:說謊習慣快快改,培養家庭誠實氛圍!
◎專家怎麼說
王慧敏--教育專家
三歲的小朋友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對於真實跟幻想的事物常常會搞混,所以有的時候我們不太能把他歸納為說謊,因為小朋友有時候可能會把神話故事,或他聽過的故事跟真實,全部都混合在一起,可是小朋友自己是不自覺;或是有時候把爸媽曾經說過的話也湊過來用,這是因為受到他認知發展的限制,才產生的情況。


當小朋友說謊時,大腦的中心處有個「厭惡中心」,那個地方會活化,就跟我們聞到氨水時大腦會產生反應的活化位子是一樣的。這就表示,我們在說謊的過程中,其實情緒是起伏的,那我為了要掩飾它,其實要花很大的力氣做不落痕跡的說謊,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覺得說謊對小朋友來說IQ是比較高的。
但是,爸爸媽媽也應該要注意,如果小朋友說謊的頻率很高,而且他每次都得逞,可能會讓他大腦迴路裡面的路線固定下來,造成說謊的習慣。所以,當小朋友說謊時,爸爸媽媽比較要擔心的,是小朋友說謊的頻率,以及是不是每次說謊都能夠如他所願。
◎討論延伸
Q1.小朋友不會偷吃糖,是將來成就較高的表現?
有一個很著名的實驗,最早這種實驗是看小朋友會不會偷吃了棉花糖,若是越晚偷吃棉花糖,或根本不偷吃的,表示他以後成就對挫折忍耐度比較高,所以成就也比較高,因為他可以抗拒誘惑,而且一般也比較少見這樣的情形。如果爸爸媽媽們有興趣的話,自己在家也可以試試,拿出幾顆糖果放在桌上,告訴小朋友不准吃,然後再偷偷觀察小朋友的反應,看看小朋友是不是會偷偷的拿來吃呢?從這種實驗中,爸爸媽媽們就可以觀察、分析出,你家的小朋友可能說謊的動機,以及怎麼樣應用他說話的技巧囉。
Q2小朋友反騙爸媽,是他比一般小朋友更優秀的表現?
如果小朋友把糖藏起來,卻騙爸爸媽媽說自己偷吃掉了,會用這種方式面對大人,這表示他的認知發展其實是很超前的,因為他會去猜測爸爸媽媽可能的回應,因為小朋友基本上他都是自我中心,所以出現這種行為就代表他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猜爸爸媽媽的心態,這種發展是很超前的。
不過爸爸媽媽們也不要開心得太早,如果小朋友有出現這種情形,還是要跟小朋友說,因為你的欺騙讓爸爸媽媽心裡很受傷,還是要讓小朋友知道他欺騙你,是你覺得不舒服的,不管小朋友多小,爸爸媽媽都要把這樣的感覺讓他知道,欺騙是個不好的行為 對。
除此之外,小朋友會出現這種行為,還可能有兩層意義:
1、小朋友跟你在玩遊戲:因為小朋友覺得爸爸媽媽在拿糖果跟他玩,所以小朋友有時候也會反過來玩弄大人。
2、想引起注意:也許家中有兩個小朋友,而比較大的那個,可能最近比較沒有受到爸爸媽媽的注意,所以運用這個方式引起注意,這也是有可能會做這個動作的原因。
Q3小朋友說謊,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有些爸爸媽媽在物質及金錢層面會有很多擔憂及恐懼,所以潛意識裡就會擔心明天工作怎麼辦,或算錢的時候很緊張。而爸爸媽媽的這種焦慮,小朋友第一時刻就馬上可以感受得到爸爸媽媽怎麼了,而由於這種爸爸媽媽容易因為外在環境進而影響到對小朋友的態度,讓小朋友恐懼被罵,進而說謊。所以,專家建議,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把你的不安跟害怕表現在小朋友面前,因為小朋友是可以接收得到的。
Q4說謊的小朋友,其實不一定愛說謊?
有時候,小朋友說謊時,他會看爸爸媽媽給他的回應是什麼。也許以往他在說謊的時候,爸爸媽媽可能給的是讚賞的眼神,也許這種小朋友他有的時候是想要得到這種關注,而剛好此時發現爸爸媽媽給他的眼神是他要的,讓他覺得說謊好像是一個好的表現。但是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適時讓小朋友知道,說謊的嚴重後果是什麼,誠實的重要性是什麼,這樣小朋友才可以知道,遇到狀況時,他應該怎麼樣去做回應。
◎聰明父母這樣做
每個小朋友都會說謊,所以當爸爸媽媽們發現小朋友說謊的時候,其實該探究的是小朋友為何要說謊,並且注意教養過程中的「三三一原則」--三天前的事情,三天後處理,一次只處理一件事,因為當下發生的事情,不管爸爸媽媽們再怎麼和顏悅色,那些憤怒、不滿的情緒都還是在,過了三天後,跟小朋友講道理的時候,他才看到你的道理,看不到你的情緒,而不是當下處理。如果父母親情緒穩定了,就可以開始處理了,然後趁機再好好的導正觀念、探就小朋友說謊的原因,才是正確的處理原則喔。
本文出自三采文化《請你跟我這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