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前哨 翁啟惠榮獲沃爾夫化學獎

中國時報【胡清暉╱台北報導】 沃爾夫基金會昨天凌晨宣布,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獲得今年沃爾夫化學獎的榮譽,該獎項經常被視為諾貝爾獎的前哨。翁啟惠昨天表示,他很高興也很欣慰,並把成就歸功於他在台灣接受完整教育,以及中研院長期提供跨領域的合作環境。 5月將到以色列領獎 沃爾夫獎是終身榮譽,過去華人有吳健雄、陳省身、鄧青雲、錢永健、袁隆平、楊祥發、丘成桐等人獲獎。 今年獲此殊榮的翁啟惠,是土生土長的嘉義人,在台灣念到碩士,30歲才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化學博士,被學術界視為大器晚成典範。他旅居美國多年後,2003年返台擔任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接任中研院院長,是第1位長期在台灣工作而獲獎的本土中研院院士。 翁啟惠已累計發表超過700篇學術研究論文,擁有80項以上專利,在國際具崇高聲譽。沃爾夫基金會昨天也推崇他,「對於很複雜的多醣體和醣蛋白的合成,有非常多原創性的貢獻。」 翁啟惠表示,接到越洋電話通知他獲獎,非常高興,預計5月底去以色列領獎。 翁啟惠感性的說,他有很多的發現和創意都是在中研院產生,例如癌症疫苗,如果他繼續留在美國,可能就沒機會發現這些。 他幽默的表示,中研院的學術環境可以和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合作,「或許是因為我當院長,想要合作沒人敢拒絕」,他也感謝中研院,讓他身兼院長的行政工作,還能繼續保有科學家身分。 鼓勵年輕人勇於創新 翁啟惠提到,台灣的教育環境相當不錯,但還是有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例如要能夠接受「失敗」,因為創新就是要改變,而改變經常會失敗,台灣的制度設計應該允許失敗,才能鼓勵年輕人有勇氣走創新的路。 醣分子研究獲得肯定 他強調,自己做研究的過程其實經常失敗,已經很習慣了,但是偶爾的成功,以及他對於醣分子這個領域的未知充滿熱忱,讓他一直堅持下去。 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形容,翁啟惠獲獎是實至名歸,對於在台灣默默耕耘的人,意義重大,他也期許翁啟惠持續努力,為台灣再拿下一個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