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所稅引爆裁員潮?戳破謊言

台北股市近來成交量低迷,券商大喊暫停實施證券交易所得稅。明年才要上路的證所稅,變成台股下跌、量縮的最大代罪羔羊,甚至成為證券商口中,證券從業人員將大量失業的元兇。但真會如此?

【 奢侈稅上路,從業人員反攀升 】

從影響房市熱度最鉅的奢侈稅上路後,全台投入不動產經紀業務的人數節節升高來看,卻不是這麼一回事。奢侈稅上路後,許多建商大老闆動輒用「活不下去」、「要倒一半」等激烈言論,恫嚇民眾,要求政府讓奢侈稅落日。

但去年6月,被視為「打房」措施的奢侈稅上路,當時全台的不動產經紀營業員,不過28,000多人;上路1年多,從業人員不但突破31,000多人,而且每個月都還持續增加。

其中,確實有因為工作不好找而投身房仲業者。但奢侈稅上路已近一年半,房仲業從業人員人數增加,基本上可以排除保障底薪3個月吸引力的因素,反映房地產就業市場的胃納,並沒有因為奢侈稅而萎縮。

【 導正炒房歪風 】

雖然,券商從業人員與不動產經紀營業員門檻不同,但都是底薪低、業績獎金高,要有好的成績,就得靠自己努力。奢侈稅上路後,讓炒短線的投機客退出市場,房地產市場回歸常軌,比起炒風盛行時的不理性,更讓經紀營業員可展現專業。

台灣券商過多也是老問題了,證券業彼此間的流血競爭,手續費折扣殺到0.18折的都有,產業的秩序與競爭力亟待提升。券商老闆們,與其在國家財政艱困期要求降稅,不如增加投資員工的能力,拉大公司的差異性,在低谷時,讓台灣證券業朝更具競爭力的方向發展。

【 減稅,未必能創造就業 】

景氣不佳,企業主紛紛跳出來要求減稅。但減稅真能救經濟、創造就業?答案是,未必。事實上,近年台灣一味減稅,不但沒有達到增加投資的效果,更無法吸引海外資金回流。1990年起,台灣產業大量外移大陸,租稅負擔率由當年的20%下降。但08年起,大規模減稅後,台灣租稅負擔率仍持續下降。顯然,降稅並未讓已在大陸及世界闖出一片天的台商,多留點稅給台灣。

政大副教授、前陸委會副主委童振源指出,台商近十年來在大陸共納稅近3兆台幣,成長10倍,相當於台灣2年的總稅收。減稅,也沒有達到吸引台商資金回流、增加投資的目的,台灣資金近年來仍持續淨流出。

「減稅救經濟,顯然不是事實,」前財政部長林全說,如今要改善台灣「低卻不公」的稅制,必須拋棄「租稅競爭力(愈低愈好)」的迷思。稅基、稅源必須先擴大,再來談降稅。

KPMG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馬國柱也指出,金融海嘯後,消費萎縮、失業上升,全球不論企業或個人,「還能賺到錢的,大都是靠資本(股市、土地)交易,」台灣稅制不能還停留在幾十年前,所得大都來自企業營收和個人薪資的思惟。

期待政府和民眾,認清台灣是「政府窮、人民窮、富人富」的事實,痛下決心面對問題,共思解決之道。

延伸閱讀:

■  你常雙臂抱胸?辦公室最不該出現的10種小動作
■  白髮長不停?小心你的肝、胃、腎在抗議了
■  人資真心話:出國有加分?打工度假4大祕密
■  你「真的」喝對咖啡了嗎?12大QA立即檢測
■  鄧惠文:愛的角力,誰輸贏?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今日重點新聞3分鐘輕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