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有限 健保給付不能包山包海

中國時報【(執筆:張翠芬)】 全民健保從民國八十四年開辦,成效備受國際讚譽,財務卻一直處於負債窘境,健保該怎麼走下去?專家大聲疾呼:「錢一定要有效的用在刀口上」,因應台灣人口老化,及早規畫三代、四代健保,已勢在必行。 前衛生署長、現任亞洲大學教授的楊志良表示,德國早在一八八三年就開辦健保,迄今逾百年,已歷經多次變革,台灣健保的給付和照護,一定要跟著與時俱進。 楊志良分析,台灣健保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不到七%,每人每年醫療費用不及美國六分之一、英國的三分之一,健康水準卻與美英相當,嬰兒死亡率及孕產婦死亡率比美國還低,台灣是以相當低的醫療費用,讓全民受到完善醫療照護。 因為有健保,人人看得起病,早年因病而貧、為治病傾家蕩產的悲劇,及醫界的紅包文化不再,楊志良說:「這是台灣的驕傲,也是台灣的奇蹟」! 「全民健保必須在中間偏左的政策下才能推動,如果是右派政府,欠缺社會互助精神,大家只能『隨人顧性命』!」楊志良說,健保在二○一○年費率從四.五五%調高到五.一七%,原先高達六百多億的負債得以紓解,但台灣一定要趕快規畫三代、四代健保,才能因應人口老化海嘯的到來。 擔任健保局首任總經理的葉金川坦言,當初健保規畫使用年限是廿五年,明年元月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即將上路,恐怕也撐不了多久,健保給付不能再包山包海,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一些高投入低產出的「無效醫療」應該放棄。 他舉例,呼吸器依賴病患耗用大筆健保經費,早年在沒有自動化儀器的時代,重症病患呼吸器是人工按壓,一開始由醫護人員做,但因人力不夠,會訓練家屬幫忙,多數家屬徒手壓了兩天後,已筋疲力竭,就願意拔管放棄治療,他認為,重症呼吸病患以及某些癌症標靶藥物,都是低效益的無效醫療。 葉金川說,人口老化時代來臨,健保已走到極限,政府需要規畫全新的架構因應,給付須截頭去尾,選擇最有價值最有效益的項目。只是,當國人習慣享受種種低廉的健保給付後,誰來砍這一刀,將是政府面臨的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