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原料沒把關 擬重罰化工業者

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 國內黑心食品頻傳,繼三聚氰胺、塑化劑之後,化工原料再度流入食品製造鏈,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表示,未來擬修法要求化工業者負起責任、了解產品原料流向,若化工業者推說不知情流入食品製造,恐面臨重罰。 康照洲表示,要防止食品違法添加化學物質,除加重食品業者罰則,未來也要求化學物質販售業者必須負起把關、過濾責任,掌握產品流向。若販售給食品業者,要清楚產品用途,否則就不應該販售。 康照洲強調,目前將跨部會協商,盼透過修法針對化學物研擬出一套管理辦法,若產品出問題,化工業者不能再以不清楚用途做為搪塞的藉口,包括化工業者及食品業者一併重罰,才能遏止事件重演。目前毒澱粉事件,還待檢調單位釐清化工業者是否知情。 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退休教授丘志威批評,先前塑化劑事件即是化工廠原料添加在食品中,但化工原料由環保署負責,食品由衛生署管理,政府單位權責不分,環保署未負起管理責任。以致到現在都無法建立一條鞭的制度,造成化學物質一再流入食品供應鏈。 丘志威認為,政府長遠的食品安全措施應比照歐美,讓食品藥物管理局的食品衛生安全人員進駐工廠,監督原料的進出,了解是否有非法添加的情形。他感嘆,政府不能一天到晚追著食品安全補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