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今揭幕

在南投地區各界鄉親熱切期盼下,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興建營運的「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於1月30日舉行隆重的揭幕典禮,在南投縣草屯鎮中原國小擔綱的舞龍表演帶來的喜慶氣氛中,科博館孫維新館長、教育部部長室楊玉惠督學、等貴賓共同為「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揭幕。麗日和風中彩帶飛揚,兩百餘位各界貴賓和地方人士共同見證了園區的誕生,未來可望連結南投縣境主要觀光景點,帶動地方文化觀光及經濟發展。

科博館孫維新館長表示,「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緣起於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陳文山教授所主持之「車籠埔斷層古地震研究計畫」,陳教授於民國91年11月間,在南投竹山地區發現該斷層地下剖面結構呈現非常清楚之地表破裂及褶皺與斷層構造,係由多次地震所造成,具有高度的學術研究及保存價值。教育部因此決定推動執行「竹山車籠埔斷層槽溝保存計畫-地震及生態園區」,規劃結合鄰近的鳳凰谷鳥園和921地震教育園區,共同組成完整的生態與地質保存園區。十一年來,歷經中央單位、學者專家、南投縣政府及民意代表的支持和催生,終於由科博館團隊戮力完成興建工程和展示設計。他期待嶄新的園區能以創新的科普旅遊服務,串連科博館三大科學教育園區,以及溪頭、杉林溪等觀光景點,讓資產保存與地方發展相輔相成。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主要展示設施包含「地質科學館」和「斷層槽溝保存館」。「地質科學館」一樓常設展區展示單元包括:斷層剝片、地質科學、地質構造、板塊運動、造山運動、地形劇場、車籠埔斷層和槽溝開挖紀錄等主題。展品除了有珍貴的鸚鵡嘴龍化石及多項互動教學裝置之外,更以先進的3D裸視技術展現台灣島的形成過程。二樓特展區目前推出的是「飛覽竹山」特展,觀眾可以從空中鳥瞰竹山景點及車籠埔斷層沿線在921地震前後的地貌變化。

園區內的展示內容運用了新穎的媒體形式,介紹豐富的地質科學知識,空間設計方面並且巧妙融合富有在地特色的竹材,為展示空間營造溫暖親切的氛圍。尤其觀眾在進入「斷層槽溝保存館」之後,將可以親眼見到世界級的斷層景觀,體會自然力量的巨大和人類自身的渺小,進而深刻思考人類和周遭環境的關係,重新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位於「地質科學館」後方的「斷層槽溝保存館」,則是一棟半球形的特殊建築,建立於開挖的槽溝之上,主要功能是維護及展示這項珍貴的車籠埔斷層遺址,和長方形的「地質科學館」相互輝映,清楚說明整體設計的出發點是來自於先民「天圓地方」的觀念。

南投縣政府陳志清代理縣長在開幕典禮中指出,南投地區擁有多處交通部觀光局指定的魅力景點,「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具有世界級的斷層地質資產景觀,且位於竹山交流道旁,交通便利,開館之後將成為「臺灣好行」觀光主題公車的重要一站,與鄰近的紫南宮、竹山工業區觀光工廠、鳳凰谷鳥園、鹿谷茶園和溪頭等觀光景點連成一氣,讓遊客充份感受南投的文化特色和魅力景點。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開放時間為9:00∼17:00,每逢星期一、除夕固定休館,星期一為國定假日或補假日則照常開放,初一免費開放,自即日起至4月30日試營運期間免費開放民眾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