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聽障者 張榮興教授手語耕耘14年

造福聽障者 張榮興教授手語耕耘14年

國立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張榮興從事手語研究長達十四年,不僅創建「台灣手語地名及姓氏電子資料庫」,示範各處地名與姓氏的打法,並設立「心靈『手』航」臉書社團,讓學習手語的民眾加入,甚至出書分享他與聽障朋友間的「聾情覓意」,為特殊教育開闢一條新的康莊大道。

(龐清廉報導)

手語是視覺語言,認知邏輯和口語系統不同,國立中正大學語言所張榮興教授從事手語研究十四年,平日總要花很多時間與聽障朋友溝通。張榮興教授發現聽障人士對台灣路名與特殊姓氏的手語打法,不是沒見過就是雞同鴨講,因此他蒐集且有系統的整理全台各地地名與姓氏手語打法,並建置全國唯一的「台灣手語地名及姓氏的電子資料庫」,開放民眾免費線上學習使用。

張教授說,手語詞彙也會汰舊換新,過時的詞彙會被淘汰,而隨著社會的演變,新詞彙也會不斷增加,如高鐵、捷運等就是新產生的手語詞彙。

�@為了讓更多人能瞭解並體會聽障朋友的心情和想法,張榮興教授還把他與聽障朋友相處的經驗、故事、聾人的教育與語言和文化等化成文字,出版《聾情覓意:我所看見的聾人教育》一書,他感嘆的說,聽力障礙而造成聽障者生活上諸多不便,社會應該用更多理解與正確的認知來關懷他們。

而談到台灣特殊教育,張榮興教授說,教育部把聽障學生編入沒有手語老師的學校,反而不利學習、互動與吸收知識。為了關心聽障朋友以及分享手語經驗,他因而設立「心靈『手』航」臉書社團,不定期分享手語打法,關注聽障問題,成員不乏有特教老師、手語翻譯員、聾朋友及其家人等,目前已超過1500人加入討論。同時,張教授也正努力嘗試把國外有趣的手語研究引進國內,期待台灣手語發展能邁向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