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境刻意低調 馬走自己的路

中國時報【李明賢╱隨行側記】 13.5小時的跨洲飛行,迎接馬英九的是法蘭克福逼近零度的冷冽寒風與小雨,即使與德方安排早餐晤談,總統府與外交系統卻不露口風,彷彿要讓新聞凍結,就像當地天氣一般。這種刻意低調的馬式外交風格,與扁李兩朝有極大差異,「過境秀」就是一個觀察指標。 台灣元首過境歐洲非邦交國,僅陳水扁2006年迷航之旅曾在荷蘭中轉加油,卻因為阿扁高調曝光,讓荷方事後頗多怨言,影響之後的雙邊互動。因而,當馬英九首度以國家領導人身分踏上德國土地,我方避談「外交突破」,就是要避免重蹈當年覆轍。 台德關係敏感,台俄關係的敏感等級更高!即使專機飛越俄羅斯領空,馬英九也僅提及「感謝華航努力,讓我們飛越該國領空」,當俄羅斯變成「該國」,就知道飛越俄國領空有高度政治敏感,北京仍是主要因素。 其實,馬英九的活路外交謹守「低調、無意外」原則,即使去年8月過境紐約安排公開活動,也限制隨團媒體採訪,這與阿扁過境休士頓大啖牛排、率團看職棒、高調過境紐約的外交風格有所不同。 縱使過境美國備受禮遇,也是受到台美關係所左右。因為小布希執政時,一度對台灣極為友善;李登輝1994年過境檀香山時,美方遷就北京而降低過境規格,李氣得不下機,隨後還透過美國議員運作促成康乃爾之行。 不過,總統出訪,過境地點雖有外交意涵,卻不能本末倒置,因為台灣辦外交有其侷限性,面子與裡子很難兼得,就如同馬英九前年過境印度孟買,外長楊進添低調說,「這不算外交突破」。 馬英九自己說,很多國家因為顧慮中共因素,導致有許多限制,「我們有很多忍辱負重的經驗,只能一步步走出來」;兩岸與外交必須維持均勢,才能維持良性互動,這也是活路外交的精神:在兩岸與外交關係保持平行狀態。 即使馬英九當年認識的國會議員,如今有當總統、國防部長、交通部長,馬英九也只能在專機上回憶「蘋果燒兔肉」,下飛機也安排在機場貴賓室晤談,這是小國外交的困境。 然而,邦交就如同交朋友,雙方有互信才有下一次約會。說不定,台灣元首下次過境德國,就有機會入境大啖「蘋果燒兔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