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報/鈕承澤:成名要趁早,但請先準備好

十七歲嘗到暴紅滋味,也吞下少年得志的苦果。《艋舺》後的「豆導」,面對再度翻紅的人生中場,為何收斂鋒芒、更低調謙卑?峰迴路轉的「小畢」故事,他有何體悟?「成名要趁早,」若把作家張愛玲這句話,放在導演鈕承澤身上,那得補上一句「得先準備好」。

步入中年後的徹悟
能夠在不同領域綻放光芒,進而躍居電影導演的「一把手」,鈕承澤中年後的一番大徹大悟是關鍵。

二○○六年,鈕承澤剛滿四十歲。這時的鈕承澤雖然已是知名電視導演,與蔡岳勳並列,國內電視偶像劇的兩大旗手,但其實他的內心卻很空虛。當時的他,前兩部電視劇都叫好不叫座,想拍電影卻又找不到資金。一心只想追求更大成功的他,只能藉由酗酒、縱情聲色場所、瘋狂追求物質享受,填補空虛。

「一直以為自己充滿理想抱負,但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變成一個腐爛發臭的王八蛋而不自知,」回想當時的自己,鈕承澤像念台詞般順溜地說。就在鈕承澤陷入自己口中「負面情境的惡性循環」之際,還有更糟的事情發生了。原本他以為會修成正果的女友,在此時突然跟他說,她愛上別的男人。

「我的人生剎時當場崩解,」鈕承澤回憶。接下來他的人生開始在焦躁憂慮、充滿挫折感中度過。「那時候慘透了,每天就是想打開窗子跳下去,」他說。

「我從小就是一位鋒芒外露的人,人家以為我很聰明,自己也以為自己很聰明,但活到愈大,才愈覺得為什麼我一點智慧都沒有?為什麼我只有小聰明?」鈕承澤當時每天這樣問自己。

不惑四十 不再只有小我
「以前聽人家說四十不惑,總認為是口號,後來發現這是有道理的,」鈕承澤說,在步入中年時所引發的一連串脫序與憂慮中,適時的內省,讓他可以再出發。

鈕承澤的人生,不再只有「我」,他開始把目光放在更大格局上。「我想講的事情,我想為電影工業建立的範例,想為華語電影國度降臨的付出,都愈來愈清楚。」

當鈕承澤在當演員時,比其他人更留意後製工作;在沒戲接的時候,他也自願擔任副導工作。但外界提起鈕承澤,卻總是直接聯想到他的傲,而忽略他為導演工作,所付出的努力。

經過一場中年洗禮後,現在的鈕承澤反而變得更簡單。他說,現在一件事他決定做不做,只要經過兩關:一、自己到底多想做?二、做這件事會不會讓這世界更好?

歷盡千帆的鈕承澤,在走過許多中年男人都會遇到的瓶頸與壓力後,不只讓他順利駕馭工作上的轉變,他的人生,也邁入全新格局。

【延伸閱讀】
張鈞甯:人生不該是一座孤島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