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症候群勿輕忽 小心引發懼學、焦慮症

今天(三十號)是開學日,許多學生放了兩個月暑假,多多少少都有開學症候群,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表示,輕微的開學症候群,一到兩週就會緩解,不過如果沒有好好處理,可能會衍生成「懼學」,甚至引發成憂鬱症或焦慮症。就曾有個案從國小開始,就會焦慮上學,加上家長輕忽,沒有給予適時陪伴、抒解壓力,結果焦慮引發成懼學,兩、三年來常常不敢上學,只想窩在家上網。經過長達一年半的藥物治療,焦慮症狀才稍微好轉。(林麗玉報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蔣立德說,許多學生都有開學症候群,生理症狀包括頭痛、腸胃道不適、拉肚子、便秘等,甚至還有的學生,心理會出現焦慮情緒,家長千萬不要輕忽,醫師提醒,開學症候群一般在開學之後一到兩週就會緩減,不過如果持續兩週以上、甚至好幾個月,家長就要注意,因為如果開學症候群沒有好好處理治療,可能會引發成懼學,就曾有臨床門診個案,有一名高中學生,從國小開始就陸續出現上學焦慮,不過家長沒有發現,結果上國中之後,就出現嚴重的懼學,常常不去上學,只想賴在家裡上網。

醫師蔣立德說,根據門診資料,發現年紀越大,懼學的狀況就越嚴重,例如高中生懼學的比例比國中高,國中又比國小學童多。如果家長沒有給予適當的協助,久而久之,孩子因為適應不良,長期懼學被孤立在同儕、社交環境,就可能引發憂鬱、焦慮症狀、害怕社交焦慮中,短期除了影響課業,長期可能出現憂鬱、焦慮症狀。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常常抱怨學校,不想上學,就要提高警覺,或是孩子不想講,只想賴在家裡不想出門上學,家長也要注意,除了要以同理心陪伴、關心孩子的情緒狀況,也要鼓勵孩子就學,甚至可以幫孩子訂定可行的開學目標,擬定生活作息計畫表,並維持適度運動, 如果還是出現嚴重的懼學,可以透過學校的諮詢輔導管道,或尋求醫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