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陸企發寶島債 餅難做大

工商時報【記者謝璦竹、康彰榮╱台北報導】 台灣開放人民幣業務以來,已快速累積1千億人民幣的資金池,不過卻缺乏去化的管道。渣打銀行表示,債券是資金去化的最快管道,而從香港的經驗來看,陸資企業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主力,台灣限制陸資來台發行寶島債,不可能形成有足夠流動性的市場。 渣打銀行環球市場資深副總經理符銘財表示,外資投資寶島債有許多顧慮,這是寶島債市場目前難以做大的原因。 他指出,首先,台灣未開放陸企來台發行寶島債,市場難以做大。從香港的經驗來看,陸企發行的點心債占香港點心債的半壁江山,陸企不能來台發行寶島債,市場不可能做大。因此,外資買了寶島債後,會擔心後續的流動性,即債券買方與賣方不足,影響到外資的投資意願。 其次,台灣規定外資投資寶島債要課15%的稅,香港則是免稅:兩相比較下,外資投資點心債的意願當然會高於投資寶島債的意願。 寶島債開放以來,目前僅有中信銀、德意志銀行、遠東新世紀、東元電機、彰化銀行等5檔寶島債獲准發行,發行規模39億元人民幣(下同),離櫃買中心喊出今年衝上100億元目標差很大。日前,市場傳出巴克萊銀行最快在今年底發行1檔寶島債,這將是寶島債發行市場自6月以來的首檔。 9月份有報導稱,金管會擬開放大陸企業、大陸註冊的台商企業,均可回台發行寶島債,並擬限專業機構投資人買賣;金管會也將積極爭取調降外資投資寶島債稅率,從現行15%降到10%。據金管會證期局長吳裕群表示,目前在考慮人民幣資金回流、兩岸監理等問題,「仍須與大陸協商」。 據了解,未來開放陸企來台發行寶島債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可望率先發行,成為第一家來台發債的大陸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