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機構改革 恐增閒人臨時工

(中央社台北24日電)大陸官方推動機構改革,卻出現多種「換湯不換藥」怪象,例如多出一批「吃財政飯的閒人」,或是「正式工」變少、多出一堆「臨時工」。

新京報報導,大陸機構改革中的人員編制向來是「增易減難」,一些地方經過多次機構改革,多出一批「巡視員、調研員、X長助理」,他們雖「退居二線」,但工資、待遇卻是一分不少,結果變成「巡視員滿天飛、調研員不調研」。

此外,一些地方改革的過程中,編制減少了、「正式工」精簡了,「臨時工」隊伍卻愈編愈龐大。某大城市的局長透露,局內有200多個編制,臨時工50人;東部沿海某縣的農業局則更誇張,正式編制只有40個,「臨時工」卻有100多人。

報導揭露,在特定情況下,「臨時工」還成為政府的擋箭牌。例如,遼寧西豐縣委書記日前涉嫌違規坐豪車、套用武警部隊假車牌,書記事後回應稱「司機只是臨時工,已主動辭職」。

另一種怪象是部分機構披著改革外衣進行的收權,使得漲價幾乎成為必然。

2002年,大陸國務院發布「關於印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通過成立區域電網等實現輸配分開,建立電力市場。多年後,電網公司卻成「巨無霸」,電價被牢牢把住,聽證會淪為「聽漲會」。

報導呼籲,機構改革不能成為產品漲價、借機「分肥」的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官方三令五申「減少行政審批」,但一些地方政府卻有「加碼」嫌疑。有專家擔心,改革後部門權力更加集中,「原來只是一隻手,現在成了『千手觀音』」。10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