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臺北故事館「鈔票的故事」遊覽世界文化

隨著臺北故事館「鈔票的故事」遊覽世界文化

曾以「遇見鈔票」榮獲第34屆金鼎獎的大葉大學教授莊銘國,蒐集了近200個國家的貨幣,他表示,鈔票就像是藝術品,也是國家的名片,貨幣圖樣是世界風情的縮影,仔細觀察鈔票上的圖像與背後的典故,將有助於認識各國風情,開拓個人的世界觀。

莊銘國教授投入教職前,從事國際貿易工作,因此,經常出國接觸到各國貨幣。他發現,鈔票圖案反映了各國政治經濟變遷與文化軌跡,興起收藏鈔票的念頭。

大葉大學國企系莊銘國教授即日起至7月1日止,在臺北故事館推出「鈔票的故事」展覽。「鈔票的故事」展覽共展出1,100件鈔票。莊銘國老師說,展出有最美的鈔票。他進一步說明,分別是David「金錢的藝術」中,選出歷年來最美的10張鈔票;還有世界紙紙幣學會從2005年起到2011年間,在每年最新印製的鈔票中,選出一張當年最美的鈔票。

此外,還有世界最大與最小的鈔票。莊銘國老師說,在他個人蒐藏中,最大的鈔票要算是明太祖時期,約莫 650年年,像A4大小的紙幣,他進一步說明,由於明朝時代衣服都很大件,因此,大型紙鈔可以塞在衣服中,只不過過去的鈔票並沒有圖案,只寫上「大明寶鈔」;如果較為近代的,要算是100年前為了紀念俄國彼得大帝的鈔票,大約像目前我國百元大鈔3.6倍大,也是最大鈔票。至於最小的鈔票,莊銘國教授說,也是俄羅斯在第一次大戰時,為方便攜帶考量,以鋁鐵銅打造的輔幣,大小像是郵票般,約3公分左右。

莊銘國教授進一步的說明,鈔票是國家的名片,貨幣圖樣就像是世界風情的縮影,各國重要的人事物都會放在鈔票上,像是人像、建築物、動植物、地理景觀、社會文物等。他表示,仔細觀察這些鈔票上的圖像與背後的典故,將有助於認識各國風情,開拓個人的世界觀。

臺北故事館陳國慈總監說,鈔票都被視為生活交易的必需品,鈔票不僅具有美麗的外觀,也蘊含著各國的民俗文化;每張鈔票都有專屬的故事,值得大家去挖掘,比如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是鈔票上出現最多次的人物,不同時期有不同樣貌。

大葉大學副校長謝龍發也指出,豐富的商務經驗讓莊銘國教授成為鈔票達人,此次展出的鈔票涵蓋許多國家,有現行流通的,也有不在市面流通的,像是辛巴威因為通貨膨脹,經歷了1兆變1元的貨幣改制,已經不能使用的兆元鈔票非常難得一見,歡迎大家走一趟臺北故事館,隨著鈔票的故事遊覽世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