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若上漲 電費不會比目前高

工商時報【記者潘羿菁╱台北報導】 電價緩漲訴求不斷,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目前是處於夏月電價階段,只要10月實施非夏月電價後,電費就會往下降,即使在第二波漲價,價格也不會如同目前高,「所以希望大家冷靜思考,電價不反應,我們(台電)窟窿是愈來愈大」。 施顏祥昨日召開第七次中油及台電經營改善小組委員會議,開會前,面對媒體持續追問「第二波電價是否一定要漲」,他認為社會各界有誤解,夏月電價實施是每年6月到9月為止,夏月電價相較非夏月,漲幅約17%,所以現在電價本身就高,但是到了10月實施非夏月電價,電費會往下降,即使12月10日漲價,電費也不會比目前高。 他強調,「電價不反應,我們窟窿是愈來愈大,這總是要填補,但是何時要填補呢?大家要冷靜思考」。 台電董事長黃重球則強調,6月10日調整電價後,大部份住宅用電的電費完全未漲,所以要求緩漲或凍漲是要解決什麼問題,台電正在瞭解中,但是「大家都在用電,最後誰是受到最大壓力呢?」 能源局指出,本次電價合理化因跨越夏月及非夏月期間,因此用戶所收的8月電費單包括兩部分,即夏月電價及第一階段電價合理化調整部分。 以每月用電量500度為例,調整前電費原為1,377元,倘用電量增加至650度,其電價即需增加532元。進入夏月後,因以夏月電價收費,則需再多支付351元。而101年6月10日第一階段電價調漲則調加118元,故於夏月期間,因用電量由500度增加到650度,並以夏月電價收取,則電費支出為2378元。 至10月1日,因用電量降低及以夏月電價結束,用電度數於回到500度時,電費支出將減1429元,實際上較夏月電費少支出94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