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硬塊 6公分副甲狀腺腫瘤惹禍

45歲中年男性,日前洗臉時,觸摸到左後頸部隱約有一小腫塊,不痛不癢,但硬塊卻日益肥厚,於是前往醫院診治,經超音波及抽血,證實罹患副甲狀腺癌,所幸及時切除腫瘤硬塊,挽回一命。醫師指出,副甲狀腺腫瘤大小大多約在1公分至3公分,這宗臨床案例表現非常特殊,因其腫瘤大小直徑約6公分,實屬罕見。

▲ 徐維信醫師強調,副甲狀腺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種。良性副甲狀腺腫瘤發生時,如果腫瘤細胞,能夠分泌副甲狀腺荷爾蒙,就會造成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圖片提供/台南新樓醫院)


台南新樓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徐維信指出,頸部腫塊是耳鼻喉科及各科門診常見的一種疾病表現,原因可分為4大類,分別為先天性疾病、發炎性炎症、良性腫瘤及惡性腫瘤等。
本案例超音波顯示其內部呈現低迴音狀態,以細針抽吸其內容物主要為血液物質,經多次細針抽吸仍無法改善患者狀況,因此施行手術移除腫瘤,最後病理確切診斷報告為副甲狀腺惡性病變,即副甲狀腺癌。
臨床上,副甲狀腺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種。良性副甲狀腺腫瘤發生時,會造成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惡性副甲狀腺腫瘤,會生長得很快,破壞原來的副甲狀腺細胞,引起副甲狀腺機能不全,甚至侵入其他組織,造成全身性的症狀,而危及生命。
徐維信醫師強調,不同於甲狀腺所在位置較為表淺,副甲狀腺位於甲狀腺的後面,大小約長0.5公分、寬0.3公分、厚0.2公分,重量20至40毫克,上下各2個,但數目可能增減。異位性副甲狀腺則可能向上,到較高位頸部之位置,或向下進入胸部縱膈腔中。
臨床上,副甲狀腺病變以女性發生率較高。頸部超音波檢查約有6到7成的機會,可見到位於甲狀腺後方之低迴音性圓形,或橢圓形之腫瘤。病理學上大多為良性副甲狀腺腺瘤,約占8成5,其餘為副甲狀腺細胞增生,罕見的副甲狀腺癌只占1% 甚至更低。由於單採用藥物無法使副甲狀腺病變之腺瘤根除,因此通常需使用手術去除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