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經濟轉型 股市強者恆強

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5月份以來,在各國央行輪流降息的熱錢效應下,包括美、德與日本等成熟國家股市陸續創歷史或波段新高,在新興國家股市中,菲律賓、印尼、泰國與馬來西亞股市同樣創下歷史新高佳績,究竟未來還有多少上漲空間,已成為投資人心中最大疑問。 群益投信表示,從評價面觀察,短期而言,雖然東協股市顯得偏高,但以國別來看,馬來西亞與新加坡股市本益比、本淨比仍低於長期平均,且股利率皆為3%以上,因此就資金流向而言,即便東協其他國家股市短線漲多,馬來西亞與新加坡股市依舊有輪漲機會,就投資角度研判,整體東協股市仍具吸引力。 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蘇士勛表示,由基本面分析,雖全球經濟趨向緩步復甦,但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東協5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均值仍有5.5%,同時,2014年名目GDP規模即將超越亞洲四小龍,未來發展性可見一斑。 此外,全球業者在東協佈局已從早期力求降低生產成本,進展至開拓民生內需消費,從2012年東協穩坐我國第二大出口市場來看可證明,且長期而言,目前東協處於經濟整合的建設中期,2015年前將創造1個單一整合性市場,意味著貿易壁壘的消除與大量基礎建設投資,具龐大投資商機,勢必不容輕忽東協這個驅動引擎。 群益投信強調,由於東協國家股市間有不同的利基點互補,因此若執著投資於單一國家股市相關商品,勢必要承受較大風險,效率不及整體東協股市。另就股市結構來看,由於東協股市以內需為主,受全球景氣循環影響程度較小,加上易受原物料價格高漲衝擊通膨的特質,在全球景氣高速成長環境下,表現通常會遜於其他以商品出口為主的新興股市,但當全球景氣緩步增長時,東協股市表現則較為突出。 展望後市,由於歐美財政撙節仍將令經濟成長速度相對溫和,而需求不強,也會繼續壓抑原物料價格,因此以內需為主的東協股市在2013年可望有優於其他地區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