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南韓出口成長看台灣競爭力

工商時報【本報訊】 根據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去年出口3,032.2億美元,是歷年次高紀錄,年增率0.7%,僅保住小幅成長;相對地,南韓去年出口5,597.2億美元,年增率2.2%,創下歷史新高。對於今年的展望,南韓預估出口將大幅超越去年,成長率可達6.4%;至於台灣今年的出口成長預測,主計總處的預測值為3.07%,國貿局則考量今年全球經濟將逐漸好轉,和台灣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等利多政策,將出口成長目標訂為4.2%。 台灣和南韓都是貿易立國,經濟成長相當仰賴出口的成長,去年台灣經濟成長所以無法保2,就是因為出口成長遠低於原先預期所致。以目前的預測來看,台灣今年的出口當然較去年好轉很多,值得欣慰,但若與南韓比較,台灣的最高成長預測,只是南韓的三分之二,較低預測則不到南韓的一半。 這幾年我們和南韓的經濟成長規模愈拉愈遠,其中出口競爭力不斷的流失,應是最重要的因素。以去年12月出口為例,台灣出口255.9億美元,年減1.9%,與歷年旺季單月相比,顯得疲弱。但南韓去年12月出口480.5億美元,年增7.1%,意外大好,主要是因為對中國和美國的出口分別增加8.4%和13.2%,緩和了因日圓貶值對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出口縮減的影響。 再以今年的出口預測比較,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指出,今年南韓的出口動力主要來自造船、汽車和石油產業,其中造船設備和鋼品甚至從去年的衰退轉為成長。就個別領域來看,晶片雖然將連續2年成為南韓最大的出口產品,但今年的出口增幅將大幅滑落;面板出口則將萎縮5.3%,主要是因為來自中國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所致。至於台灣,去年國貿局原先的出口成長目標訂為5.5%,但最後僅有0.7%,相距甚遠;今年因為全球經濟好轉,和台紐、台星經貿協定生效和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招商引資下,成長目標為4.2%。財政部統計處則認為,去年第4季電子業者加速擴充高階製程產能,將有助今年電子產品出口回升,而今年第2季起,包括台積電產能擴增,新款手機面世,可望挹注出口動能。簡言之,我國今年出口的復甦,基本上還是依賴電子類產品,從去年的疲弱轉而恢復生機,其他產業則未被列為出口可望成長的項目。 南韓總統朴槿惠日前發表新年演說,重申去年初就職時推動創意經濟和扶植中小企業的承諾,同時提出3年經濟發展計畫,在兼顧出口和內需下,將經濟成長率提升至4%,並在3年內讓人均所得突破3萬美元,進一步朝4萬美元邁進。其目標明確,願景遠大。相對地,我們的馬英九總統也以「全民團結拚經濟」為題,發表元旦祝詞,強調政府要讓今年成為台灣經濟的突破年,並宣布採取擴大公共投資、挹注金融資金和大規模都市更新等三大政策拚經濟;雖然預估將因此大幅增加投資金額,增加數十萬工作機會和上兆元的經濟效益,但並未提出明確的遠景目標。以此觀察,南韓一直走在經濟成長的軌道上,而且朝著全球經濟大國邁進,而我們還在為掃除各種障礙努力,今年經濟成長能夠保3就很欣慰了。 就在南韓總統朴槿惠新年演說後,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很快接著發表聲明,計劃延長稅務優惠,改善經濟政策的可預測性,放寬法令限制,鼓勵跨國企業到南韓設立總部和研發中心。其中原本於去年底失效的外國高階主管的租稅優惠,將繼續生效,而外籍工程師的所得稅減免也再延長4年。反觀台灣最近由行政院通過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才納入類似的優惠條件。我們不知道南韓是否因為台灣的關係而延長其優惠期限,但很明顯南韓走在我們前面已經好多年了。 值得重視的是,馬總統三大政策的推動仍有賴立法部門的共識和配合,包括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都市更新條例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等,如果執政黨無法在黨內凝聚共識,對外逐步排除阻礙,其實再多的政策也是空談。讓人擔心的,今年底國內將舉行七合一選舉,對政策推動平添許多變數,執政當局更要審慎應對,促使朝野之間「捐棄成見相互合作」,台灣經濟的突破才有可能。 南韓和台灣的國情不同,其政策方向不一定適用於我國,台灣這幾年也並非沒有進步,但我們不厭其煩地詳述南韓各方面的發展,最主要是眼看南韓在歷經亞洲金融風暴後的十五年間,其脫胎換骨的驚人表現,更凸顯台灣的原地踏步,現在似乎連提出願景的自信都沒有,經濟成長只能以保二保三作為目標,絲毫未見昂揚的志氣。如果台灣內部持續耽溺於意識型態之爭,政府政策搖擺不定,則國家競爭力之繼續沉淪,迨可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