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救護士 無懼的勇氣

航空救護士 無懼的勇氣

「航空救護士 無懼的勇氣」 (李人岳報導)

610水災重創全台各地,地處山區的高雄桃源、茂林、納瑪夏地區再次傳出居民受困,天氣好轉後,陸航、空勤和空軍救護隊再次上陣協助撤運居民,13日總共執行了24架次、撤出342人;其中空軍救護隊的7013號S-70C直昇機,曾經在一趟任務中接運了17大8小總計達25位居民!今年3月26日夜間S-70C失事獲救的救護士蔡宜哲中士,也克服走過生死關頭和痛失戰友的恐懼,重新投入任務。

電影「海防最前線」描寫美國海岸防衛隊空勤救生員的故事,空軍救護隊所屬的「航空救護士」也是一群救人無數的無名英雄。6月2日新竹空軍基地開放,救護隊第一位女性航空救護士羅秀紋中士,也首度參與動態操演。羅秀紋到隊大約半年,她說要報考救護士,除了國軍規定的仰臥起坐、引體向上和3000公尺跑步之外,還必須要能在30分鐘內完成1000公尺長泳。另外還要經過口試。羅秀紋說,口試時會問家庭狀況、家人支不支持,還有一道題目是你有40%的機會要出艙救人,你願不願意下去救人?

通過考試的學員,必須通過救生員和初級救護技術員(EMT-1)、海上求生、航空生理等基本訓練,之後才能進入學科和術科課程,通過期末鑑定才能成為正式的航空救護士。羅秀紋和救護隊飛行官黃苧欣少校說,訓練的課目包括搜索

、吊掛,就是在執行任務時,在後艙會執行的工作,例如吊掛和出艙,同時也會配合國家求生中心的海上求生訓,讓學員可以出艙去搭配訓練,有些課程會在嘉義本場進行,還有例如「高高度」課程,就會去玉山、阿里山進行。基本的訓練期間大概需要半年,往後再逐步取得中級救護技術員(EMT-2)和高級救護技術員(EMT-P)的資格。

黃苧欣說,救護隊同時要執行高山與海上的救難任務,在進入目標區之前,前後艙組員一定要密切分工合作。黃苧欣指出,進行任務時前艙會先進入,救護士就要幫忙顧慮周遭環境,飛行員如果決定要落地,後艙就要準備落地後出艙協助傷患;如果要吊掛,救護士也要協助判斷適不適合吊掛?如何吊掛?因為吊具不同,有吊掛擔架和吊圈等,救護士會提供意見適不適合用甚麼?而在海上執行吊掛時,究竟要不要派遣救護士「出艙」下水救人,對機長來說,更必須慎重考慮。黃苧欣說,軍方目前的下海標準是海象兩級以下才可以出艙,如果目標區的天氣OK、海象兩級以下,如果需要救護士出艙,飛行員會問後艙狀況,OK就可出艙;如果研判天氣不好就不會做這個決定,或救護士研判海象超過擊數,也不會出艙;黃苧欣強調,「救護士放下去後,不只要救人,還要保證救護士的安全,也許人救回來但卻找不到救護士,也不行」。

黃苧欣說,他曾經在基隆北面救起一位心臟病發的船員,結果在飛回的松山的一個多小時航程中,救護士就一直為失去呼吸心跳的病患進行CPR,從沒有間斷。黃苧欣回憶,那一次是在基隆北面80到100海浬的一艘小漁船,因為船長心臟病發,吊起來後救護士報出需要CPR,因為已經沒有生命跡象,於是從吊起到飛回松山落地滑完停好飛機,一個多小時他一在作CPR,執到救護車來了才換手,真的很令人佩服。

面對在3月26日夜間7017號搜救機落海,救護隊痛定思痛,啟用新的求生個裝,也規劃引進可以直接配帶夜視鏡的直升機專用飛行頭盔。不過回憶這段時間,羅秀紋說,一開始根本甚麼都來不及想,立刻就忙於搜救和陪伴失蹤組員家屬,黃苧欣則說,的確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後,才會感到痛失戰友的難過。羅秀紋說,一開始很驚訝怎會發生,可是當下無法思考這些事情,因為馬上有搜救任務和家屬進駐;黃苧欣也說,「從前艙到後艙都相處很久,那種感覺真的無法形容,很難想像會發生這種事情」。他承認「士氣沒受影響是騙人的」,無形的壓力一定存在,不過透過心理諮商、心理建設、飛行學術科的再訓練,更重要是必須靠時間慢慢恢復。

作為救護隊史上第一位女性航空救護士,羅秀紋說,她是報到考試後才知道自己是唯一的女生,不管是隊上幹部、學長或她自己,都需要調適。她說,自己原本在台南通資單位服役,看到招考公文,認為自己符合報考資格,也希望作更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才會嘗試挑戰自我;未來面對新接收的EC-225救護直升機擁有更先進精密的救護設備,羅秀紋說,希望可以更加強自己在醫療方面的專業知識。羅秀紋說,「如果自己從事這份工作,卻沒辦法救這個人,會感覺好像對不起班長和國家的栽培,所以覺得這個專業還要再更精進」,她說「雖然我們不是護士,可是能作的事情就和護士一樣,可以維持病患的生命,才能讓我們的工作更有意義。」

歷經失去隊友的打擊,包括生還的蔡宜哲和全體空軍救護隊成員再次投入搶救生命的任務,面對可能的危險,蔡宜哲和羅秀紋都說「這是一份值得挑戰、有意義的工作」,話語雖然看似平凡,但已真正展現無懼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