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兩岸農產暨食品交流論壇 重視品質&品級 佔領顧客心靈

2012 兩岸農產暨食品交流論壇 重視品質&品級 佔領顧客心靈

中國大陸已為全球第二大市場。隨著兩岸簽訂ECFA 帶來政治、經濟的高度接觸,台灣農產品、食品需以充分重視品質以及品級,佐以故事行銷,佔領顧客的心靈空間,方能讓MIT 之農產品及食品馳名對岸。

2012 兩岸農產暨食品交流論壇,在炎炎夏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隆重展開。農委會國際處副處長蕭柊瓊首先致詞感謝大家的蒞臨,希望透過兩岸農產暨食品交流論壇讓兩岸更了解雙方的需求與規定,並特別感謝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親臨現場。
身為兩岸和平發展的開拓者和推動者,江丙坤以其多年來推動兩岸交流的經驗表示,在2008 年後舉行的7 次會談,促成了16 項協議,包括兩岸的食品安全協議、標準檢驗認證合作協議以及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等。兩岸的交流帶來了消費,消費又促進投資與經濟繁榮,面對全世界第二大的大陸市場,台灣農產品、食品如何與大陸合作交流也成為重要課題。

江丙坤認為論壇的舉辦將能協助業者了解產品行銷大陸時的品質問題和行銷策略,尤為重要的是如何為產品把關。因為任何產品行銷大陸時都會涉及海關關稅問題和台灣食品衛生管理法、農業主管機關有動植物的規定,透過論壇能夠讓台灣業者能充分了解大陸的通關和動植物檢疫和食品衛生檢驗的標準與方式,江丙坤也期望藉此拋磚引玉,鼓勵大陸各地區的檢驗官員到台灣來跟業者溝通,兩岸交流更進一步,那麼將來在推動兩岸農產暨食品優勢互補的發展過程中,將可能達成雙贏局面。

上海市經濟團體聯合會副會長任善根也強調,台灣的農產品和食品名聞遐邇,擁有比較發達的食品工業、頗具特色的精緻農業,還有比較強的農產品科技創新能力以及健全高效的農產品運銷機器,因此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任善根也分析,上海的長住人口是2 千3百萬,去年一年接待的中外遊客是2 億3800萬,平均一年舉辦的大型展會有7 百多個,參展和參觀人數達1 千多萬,說明了市場容量巨大,對台灣的農產品和食品也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因此期待台灣能和上海的都市農產業交流、合作。在兩岸和平發展鞏固與深化下,不斷推出越來越多的便利條件和惠民政策,也為台灣帶來新的拓展空間。

Part 1「兩岸農產暨食品輸出入問題探討」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植物檢疫組副組長鄒慧娟說明,台灣優質農產品行銷全世界,然而欲外銷至國外,除品質優良外還須充分了解相關檢疫問題,因此特別分享檢疫與申請農產品輸入他國之程序。針對我國輸出檢疫規定與程序,鄒慧娟說明大致可分為申報檢疫、臨場檢疫與簽證,過程依我國植物防疫檢疫法第20條,並參考國際標準如SPS 協定、ISPMs 等標準。

鄒慧娟也強調,其中木質包裝材因可能潛藏有害生物,須另行實施檢疫處理。至於大陸檢疫相關規定方面,鄒慧娟則以淺顯易懂的實務分析說明,並提點特殊輸入規範與台灣農產品的6 條便捷檢疫措施供與會民眾參考。

對於強化外銷的因應措施,鄒慧娟認為除積極讓台灣保持在非疫區的狀態下、強化對疫病蟲害的防治管理、蒐集與生產符合欲輸入國檢疫條件的規定與產品,最重要的還是持續透過兩岸檢疫的交流平台,使台灣優良的農產品能順利輸銷對岸。

通關程序馬虎不得

對於台灣農產品有廣闊市場需求的上海,其通關要點是許多台灣農產品業者亟欲了解的部分,為此,上海海關處長沈洪淇特別於論壇中說明「上海口岸台灣農產品通關要點」,介紹台灣農產品和食品進入上海海關時,所需注意的事項。

台灣農食品送往上海通關的基本流程為申報電子數據→電子審單→專業化審單→現場接單審核、徵收稅費→查驗→放行(結關)→簽證證明聯,完成以上程序即可入關;而視產品種類與節日,各報關受理點與受理時間也有所不同。沈洪淇並針對近境申報規定,包括稅收政策之零關稅措施、ECFA 早期收穫計畫,以及規範申報、監管證件作重點說明。

此外,為了提升通關效率,沈洪淇表示上海有多項通關便利措施,例如:分類通關改革對應不同貨物風險,實施不同通關模式;今年7 月起,上海海關也將實施「通關作業無紙化」,將手續簡化;通關單無紙化與放行信息電子化也已在出口環節實施,將進一步擴大至進口環節。

其他如ECFA 貨物專用報關窗口、12360服務諮詢專線、入境的檢疫便利措施(直通放行、集中管理、一站式服務)等,更表現了上海充分支持台灣農產品進境貿易的積極,未來將充分落實兩岸經貿合作協定,持續改進監管模式,加快通關速度,為台灣提供方便快捷的通關環境。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2年8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