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案環評未過 千億投資喊卡

旺報【記者陳曼儂╱綜合報導】 北京「十面霾伏」讓環保議題再度抬頭,是否以環境汙染換取GDP增長,成為近來話題,大陸官媒報導,去年國家環保部共批復專案環評文件240個,退回24個不合格項目,讓上千億元(人民幣,下同)投資案因此停擺。 不能開著寶馬車(BMW),卻喝著汙水。」是大陸多年前的口號,但在基礎建設與投資再度成為拉抬大陸經濟引擎的時刻,人民網特別刊登一篇報導,稱讚河北廊坊不但率先開展PM2.5監測,更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大力投資環保,近年來更否決100多個不符合國家環保准入條件的大專案,寧可放棄百億投資。 88環評機構遭通報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去年環保部共審核的專案環評文件240個,其中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項目79個、約占總投資的一半,然而對不符合要求的24個專案,則是退回報告書,不予審批或暫緩審批,相關投資也高達1000多億元。 資料顯示,國家環保部近來也「清理門戶」,進行全國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專項執法檢查,抓出有問題的88家環評機構,除了要求限期改進,還通報49名相關責任人員。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先前陸媒報導,截至2012年底,大陸共有環評機構1163家,其中甲級機構191家,乙級機構972家,但管理制度仍不健全,讓審核機制流於形式,環評人員專業也不夠。 環評作假處罰太輕 環保部長周生賢說,將修訂建設專案環評分類管理名錄和分級審批目錄,下放審批許可權,簡化程序提高效率,同時要兼顧環評的獨立、客觀、公正和透明。 中國之聲也直接「吐槽」,認為這有難度,因為當前環評領域的「掛證不掛章」已是心照不宣的祕密,也就是環評工程師可以拿自己的環評資格證去「靠行」,3年可賺15萬元左右,個人「掛靠」可賺錢、掛靠單位也可藉此增加專案或提升資質,在當前處罰太輕的狀況下,難以避免環評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