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地震周年/民眾難解電力需求真相 非核家園路遙遠

記者王鼎鈞/專題報導

日本311地震引發核災屆滿一年後,正式邁向「零核時代」,而我國《環境基本法》以「非核家園」為法定目標,但立法至今將近10年迄未實現,反核團體、原能會、台電和經濟部各執一詞,究竟終結核電會不會引來限電夢靨,民眾一頭霧水。

憶起日本311核災巨變對日本環境和人民的永續傷害,國人歷歷在目,也送上溫暖,但對於自己立足的這塊土地,卻只能在藍綠政爭中霧裡看花。

民進黨推出「2025非核家園計畫」,欲透過尋找替代能源、提昇發電效率、節約能源、產業結構調整、和電業自由化,來達到讓台灣在2025年不必依賴核能發電。如果台灣在2025年不必依賴核能發電,核一、核二與核三廠可以按時除役,核四廠也可以不必商轉。

這樣的主張,隨著綠營在大選中落敗,不復存在,國人現在要面對的是,馬政府宣示的政策方向,在「不限電、維持合理電價、實踐國際減碳承諾」三大原則下,推動核能及其他能源政策;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打造綠能低碳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

核災爆發可能引發的亡國危機,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台灣核電廠,還有風災、海底火山的威脅,再周延的災難防備,也抵不過一次大災難的降臨,官員和台電也都不敢百分百保證不會發生核災,核電廠如同一顆未爆彈;但畢竟核災是未知的災難,如果馬上放棄核電,據官方說法,將導致限電,台灣經濟也經不起這樣的冒險。

暫不論核廢料處理是否得當、何去何從,以及核電廠除役的耗力費時,「非核是否導致限電」,正是早日實現非核家園的核心問題所在。

綜合民進黨和反核團體出示的資料顯示,台灣電力的備用容量率,只要有15%就保證不缺電,多的都是浪費。2010年,備用容量率高達23.4%,而核電約佔總發電量18%,如果核電廠現在都同時停止發電,備容率還有約10%。依照這個統計數據,立即中止核電也行,而且還有時間去準備未來的電量需求。

但經濟部評估並非如此,國營會官員在去年表示,以最極端情況估計,若將台灣現有三座核電廠停掉,不但無法彌補供電缺口,也等於要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廠商關門。台電也警示,以去年備用容量22%預測值來看,若停止3座核電廠運轉,備用容量只剩下2%。

朝野爭論不休,日本核災殷鑑不遠,但真相只有一個,當人民陷於疑惑之中,執政黨有義務向人民說清楚、講明白,如何早日實現「非核家園」,讓人民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