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的選擇

如果有一個職業是水電工但很孝順的兒子,跟一個擁有博士學歷的科技新貴,卻不孝順的兒子,你覺得擁有哪一種小孩父母比較開心?

這是我最近聽到的真實故事。一位母親帶著做水電工的兒子,去找命理師幫剛出生的小孫子取名字,這位母親欣慰的告訴命理師,以前家裡環境差,她的兒子靠自己半工半讀完成高職學位,孝順的兒子為了不再造成母親負擔,選擇不再繼續升學,而去當水電工賺錢養家。

後來這位兒子學了一身功夫,不僅自行開業收入穩定,且因為孝順的特質,獲得大學畢業的老婆青睞,婚後夫妻兩人一起孝順媽媽,最近生了一個孩子。這位母親告訴命理師:「很感謝上天,人生很滿足了。」

這時,另一對正在等候命理師的父母卻無奈的嘆了一口氣,聽到這些話很感慨的說,他們永遠都在幫兒子,讓兒子讀好的學校,存錢讓孩子出國留學,取得博士學位後,回到台灣成為科技新貴,結果給的越多,孩子的埋怨卻越多,最近這位博士兒子還怨父母:「都是因為你們沒有幫我買一間好房子,女生才不要跟我交往。」

這兩個真實的故事給我很大的感觸,當父母把孩子當成期望來源,竭盡所能供給孩子資源,沒想到卻造成孩子認為這些都是理所當然,譬如這位博士兒子認為,父母既然讓我讀到博士,就應該幫我買房子、車子,當孩子習慣父母的給予,有時候反而會不懂得付出的意義。

對於身為中生代的我,另一個省思是父母到底要什麼?

要孩子光耀門楣,但不孝順,或距離很遠無法照顧你?還是雖然從事的不是社會所認為的高尚職業,社會地位也不高,卻很孝順,跟你很親近?

這是兩種親情的選擇,試問你要當哪一個父母?當然人生不會只有兩種選擇,而是這兩個選擇你會選哪一個?其實隨著時代改變,現代親子關係也有了變化,早期父母認為養兒防老,現代父母或許認為他們一個人也能生活,畢竟環境與資源已不同,父母不用再依附孩子身邊,也能活得很好。

此外,身為「三明治」世代的你,除了有機會當父母,也是別人的孩子,同樣要思考,當父母陪你走過大半歲月後,你也能同樣的付出嗎?仔細想一想,你有多久沒有跟父母單獨相處了?有多久沒靜下心聽他們說說話?像我有時會自己開車載著父親走走逛逛,在車上一起唱唱他回憶中的歌,聊聊往事,坦白說,自己在孝順上還做的不夠,但我想有些事還是要盡力去做。

事實上,多數人並非不願意珍惜,而是忙到沒有時間珍惜,生活或工作壓力大到忘記等在他背後的一切,忘記該盡的責任,其實並非無心,而是無意間忘記,忘記父母已經老了,忘記父母渴望的眼神,忘記我們也會老,也會變成哪個渴望的人。

親情的型態非常多種,也很難有絕對完美的型態,只是看你如何選擇,看你人生想要追求的是什麼。最後提醒大家,偶爾停下腳步,看看身邊的父母與孩子,到底他們需要的是什麼,不要辛苦汲汲營營的以為掙了一切後,才猛然發現原來自己什麼也沒有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