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廚的最終戰場在廚房,不在攝影棚

美食節目最近幾年越來越多,從最早的烹飪教學節目,到外景的旅遊美食節目,一直到風起雲湧的美食綜藝節目,花樣越來越多,也造就了許多攝影機前,鎂光燈下的美食節目主持人和所謂的型男大廚們。

  當然,最成功的要算是阿基師,對於阿基師成功的故事,以及他對家庭主婦和年輕人的影響力,大家都己經耳熟能詳,從他電視節目的曝光度,食譜的暢銷量,以及各類商品的廣告代言來看,都算是創下了大廚界的空前紀錄。

  於是,我們看到了許多年輕學生投入了餐飲科系,要以阿基師為學習的典範,許多年輕廚師,前仆後繼,紛紛走到螢光幕前獻藝,也希望能夠成為市場上下一位「阿基師」。

  我有幸在轉戰美食領域後,有機會參與這些節目的錄製,也和這些廚師們有更多的交流機會。當我看到越來越多「活在攝影棚裡的大廚」時,也讓我越擔心台灣美食的發展及這些型男主廚的前景。

  或許是我杞人憂天吧,我總覺得阿基師的成功當然有他努力不懈的地方,和時勢造英雄的機運巧合,但是,阿基師的例子畢竟不能適用在每一位廚師身上,老實說,他也未必是台灣美食界必須追尋的唯一典範。

  先來說說這些年輕的型男主廚吧,有些人外型討喜,口才便給,但是廚藝普通,常常名實不符;另外,有些廚師拿過廚藝競賽大獎後,便戴上金牌轉戰各大節目,但觀眾不知那些到底是什麼競賽?程度如何?以及在團體競賽中廚師可能只是幾分之一的功能而已。

  更有些廚師們一旦上了電視成名後,離開了餐廳,也離開了廚房,簽下經紀合約,開始了在攝影棚輾轉表演的職業生活,繼而參加產品代言活動,百貨公司巡迴示範表演,因為這些工作遠比在廚房裡油水刀火要輕鬆且亮麗許多,當然還有更多掌聲。

  但為了適應電視節目的要求,快速是重要的標準,美觀是第二,於是廚師們不管製作人的美食程度如何,開始迎合電視作業的要求,一昧討好取巧,找訣竅、想點子,越花俏越好,這些都是電視的標準,但未必是美食烹飪的標準。

  有時在攝影棚裡看這些型男主廚們做菜,真是不忍卒睹,我也開始把標準越降越低。因為我知道,一旦他們離開了廚房,離開了第一線消費者的殘酷要求後,終將失去養份,只能不斷耗費過去積累的實力,時日一久,功力當然大減,充其量只能做出電視要求的新奇,快速且漂亮的菜餚,什麼刀功、火候、味型、經典菜系都要拋在腦後了,更不要說是如何在廚藝上精益求精,因為只有眼前的通告費和主持費最實在。

也許,有一天,真的會有另一位年輕的阿基師出現,但我總在想,在這之前,如果所有廚師都追尋同一個所謂「成功」的標準和價值,忘了「大廚的戰場終將在廚房」的這個道理,那才是我要為台灣美食界前景擔憂的地方,明星最終只會有一二個,但如何成為一位令人尊敬的大廚,才應該是台灣年輕廚師要重新思考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