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活化教學列車系列報導25一起體驗趣 地理文化知識GO

教育部於102年7月25日舉辦國中活化教學列車第25場記者會,邀請宜蘭縣立復興國中石春華老師分享地理科之活化教學理念。石春華老師結合學校彈性時間或跨領域課程,實施體驗式學習,期望透過動態活動,強化學生學習動機,提升學習興趣,培養帶得走的能力。
石春華老師說,過去的地理科教學,老師總是耳提面命地告訴學生:「這題會考,這些地名要背起來!」。老師為了進度而趕課,學生在臺下不斷的抄寫、背誦、考試、罰寫…,這樣的地理課,只會讓學生逃避和厭倦。如何讓地理課活起來,讓學生期待一週一堂的地理課,即是石春華老師最大的課程目標。

許多地理的基本知識需要記憶,如果沒有透過一些體驗活動,學生很快就會忘記。石春華老師表示,如果可以設計一些體驗課程,讓學生從生活中運用課程知識,會讓記憶更深刻。石春華老師透過教學團隊的合作,互相研究及分享教學方法,試圖將教過的地理知識延伸為活動,強化學習,也讓學生透過活動體驗,樂於學習。

石春華老師的地理課,並非全盤使用體驗式教學,而是依據授課進度,同時透過跨領域課程(如童軍課)、彈性課程,或是上課結束前10分鐘實施。例如,在七年級認識臺灣的課程單元中,實施「校園定向~生活地圖」活動,即是結合童軍課,讓學生藉由分組闖關競賽,學習使用地圖、指南針及測量比例尺,強化學生對於地形、方位、距離、相對位置的基本能力。石春華老師說,透過體驗式活動,比例尺的換算不再只是課本上的數字和公式,而是學生實際帶得走的能力!

八年級上到中國西部地區時,課本介紹西藏的地形、氣候及人文環境。西藏的主要種植的作物是青稞,把青稞磨成粉就製作成糌粑,即是西藏游牧民族的傳統飲食。石春華老師及教學團隊將課本的知識帶到教室,從尋找食材開始,帶領學生在課堂上製作及品嚐糌粑及酥油茶,體驗及思考藏人與環境的互動。石春華老師指出,體驗式教學讓平常學習表現薄弱的學生,大大提升參與意願和專注力。
九年級的世界地理上到歐洲時,石春華老師及教學團隊籌劃一個月,舉辦「歐洲特色展」,蒐集全校老師赴歐洲旅遊帶回來的紀念品,及學生自製的歐洲地理小書,陳列在學校圖書館。石春華老師利用彈性課程時間,帶領學生到圖書館參觀,配合影片簡介、歐洲地圖及學習單,讓學生彷彿走訪歐洲,體驗各國的風土民情。

石春華老師透過體驗式的教學活動,除了讓學生很愛上地理課,自己也能從學生的笑容中獲得成就感。從教與學的互動中,明顯提升老師和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

這部國中活化教學系列影片已陸續掛載於愛學網(網址:http://stv.moe.edu.tw/)、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宣導網站(網址:http://12basic.edu.tw/)、教師進修相關網站及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網站,歡迎老師觀賞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