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活化教學列車系列報導28-大有「名」堂 導正學生錯別字

教育部於102年10月11日舉辦「國中活化教學列車」第28場記者會,邀請臺北市立明湖國中國文科施教麟老師分享活化教學方法。為導正學生受諧音字影響,常常寫錯別字的現象,施教麟老師在國中7年級設計「大有名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從生活周遭發現的有趣諧音店名開始,在課堂上從六書中正確辨析字體,再從商店招牌命名活動,開發學生創造力,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習得「帶得走」的能力。

「班長心思細膩,做事『麵麵』俱到,全班都很喜歡他。」「我爸爸是一位工程師,他在『台雞店』上班。」施教麟老師批改學生作文時,曾挑出這樣的錯別字。學生不解的問:「路口的麵家、街角的炸雞店招牌就是這樣寫,難道這些店名都寫錯了嗎?」。坊間常見諧音店家招牌四處林立,雖然常讓人會心一笑,但學生在耳濡目染下,很容易就跟著犯錯,誤用錯字還振振有詞;施教麟老師表示,以往字音字形教學,教師只是單向灌注知識,學生硬是死記,單調乏味,沒有參與感,學生往往隨聽隨忘,缺乏學習動機與興趣。

為導正學生正確用字,施教麟老師這學期設計了「大有名堂」諧音字店名教學活動。在課程實施前,施教麟老師請學生留意生活周遭事物或上網搜尋有趣的諧音店名,再藉由學習單的設計,引導學生分析諧音招牌設計目的,並探討原本字詞或成語的正確用法。例如,有學生看到料理店取名叫「無餓不坐」、飾品店取名叫「有戒有環」,小吃店取名叫「順水推粥」,覺得店名非常響亮且有趣,但與課堂所學的成語寫法不同。施老師即請學生透過學習單,紀錄店家販賣的商品、店名設計的用意、正確的用字遣詞,並對照六書中的「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藉」,分析字詞或成語的用法。

施教麟老師指出,老師在備課時,可從教過的課文或學生作文中,蒐集學生經常犯錯的字詞和例句,以利在課堂講授時,引起學生對舊經驗的連結,加深學生的記憶。接著,透過學生在課堂發表學習內容,進而創造有趣的店名,再加上老師運用中文造字的六書解說,學生往往能從有趣的課堂互動中牢記所學。施教麟老師說,透過有趣的教學活動,不但能讓學生明白自己寫錯別字的原因,亦能寓教於樂,有效降低寫錯別字的機會。

一個好的教學方式及課堂活動,不外乎「趣味、實用、創造」3大要素,施教麟老師相信,老師都應該具備這樣的能力,只要留意周遭的環境,從日常生活中取材,在教學上做小小的改變,教學創意就會無限,學生就會跟著驚艷。
這部國中活化教學系列影片已陸續掛載於愛學網(網址:http://stv.moe.edu.tw/)、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宣導網站(網址:http://12basic.edu.tw/)、教師進修相關網站及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網站,歡迎老師觀賞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