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生的那一場「台灣病」

施振榮先生重掌宏碁的董事長與全球運營,令人尊敬且同情。但宏碁整個人事卻竟然是「向上調整」,過程也堪稱是「稀哩呼嚕」!之前老先生專心在藝文與文創的社會基層培育,退休生活明明毫無跡象、也沒準備重新「接班」。

雖說王振堂這幾年來帶領宏碁,年年虧損的敗戰責任應該負,但這麼「下台一刀切」的匆促,總給人撒手不顧的惡面印象。台灣科技圈高層有耳語,說王振堂的長年壓力之大,生活中已經有精神抑鬱的惡化跡象,實在不下台不行!姑且不論這是否為施振榮「出馬相救」的關鍵原因,宏碁如何在這幾年內成為一個數百億元的「吞噬黑洞」?而施振榮著名的「微笑曲線」能否阻擋這塊黑洞的繼續侵蝕?市場上對此表達樂觀期待的人,並不多。

原因無它,而是宏碁這些年,與台灣整體的發展形勢很像,都是「邊緣化且空轉」!宏碁的新產品雖然也一直推出,行銷宣傳該做的也有做,但無力於產品「創新領先」的事實,卻逐漸演變成國際市場上淪為「同樣規格,宏碁會更便宜一點」的品牌印象!

對照之下,政府這幾年的施政也是一樣!該做的狀似都有做,問題叢生也都急忙應變且嚷嚷會改革修法,但卻始終沒有清楚明確的成果與方向!縱使包括國營事業在內的一切宣稱「改革」,做了一半,看媒體不盯了,又擱置拖延了。無論「勞工問題、大學生薪資22K、教育改革」,這些年曾經沸沸揚揚過的所有議題,從來沒有一個「被徹底解決」!特別是台灣面對中國市場牽涉競爭生存最關鍵的「經濟結構、產業轉型」,完全沒有任何方向與對策,致使台灣所有領先的產業,也陸續開始「邊緣化且空轉」。

眾所皆知,宏碁在蔣凡可·蘭奇(Gianfranco Lanci)擔任執行長期間,打破原有的經營結構風格,快狠準的以高槓桿策略,逼出了宏碁空前的市場與品牌成長速率。但這項「轉型」,卻在蘭奇意欲吞噬更多的內部決策權力之際,遭到王振堂等人的反擊。如今回頭來看,宏碁沒有越過那個極其難受的「國際市場轉型」,而又回到「台灣管理思路」的路線!品牌與產品,一旦恢復成「保險安全」的風格,就再也沒有跟隨潮浪去追逐一個峰尖的機會了。

全球3C市場的潮浪,從蘋果的手機與平板問世之後,如今以「行動網路應用」為主軸,包括微軟、Dell及各大電腦品牌,幾乎都「錯過」了當初佈局的機先!施振榮先生過去的趨勢預見中,也並沒有在此多所著墨。如今重掌宏碁、艱辛改造宏碁的第一步,是他找來的關鍵人才,究竟是不是或能不能是3C潮浪中厲害的「弄潮兒」?應該很快可以一翻兩瞪眼。

但在宏碁整個高層管理文化中,是否依然充斥著一種「邊緣空轉而不自知」的「台灣病」?而沒有如同雅虎、索尼這兩年,在面對生存現實之後徹底由內到外、分分毫毫的「精勤改革」,應該才是決定宏碁這個品牌今後能否續存,或最終將遭到併購的真正關鍵!眼看台灣政府單位的「台灣病」嚴重依舊,毫無好轉跡象。曾經代表著台灣精神的宏碁,但願及早找到病癥根本,跳脫台灣正在加速邊緣化的市場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