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馬英九,就想起袁紹!

現在,正是「人間四月天」,距離馬英九連任就職一周年的的日子只剩一個月了。

「五二○」,這是多讓人渴望的日子啊!雖然在台灣被政客扭曲的七次修憲下,台灣人只能選總統卻無法真正罷免總統,分明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民主體制卻是支離破碎!

不管如何,五二○還是讓為數不少的人有期待,如果真的能罷免,想要連署的人必定不少,其中,曾經投給馬英九的人還特別義憤填膺。

曾經是「泛藍救世主」的馬英九為何淪為如此不堪之境地?

此情此景,總會讓人想起《三國演義》中那位曾被視為是「天下盟主」,曾給曹操極大壓力,最後卻慘敗虧輸的袁紹了。

袁紹出身仕宦家族,家世很不錯,從小就被培養要當領導人。他的家族四世三公(接連四代,家族都有高居三公之位的祖先),年輕時袁紹就有賢名,禮賢下士,溫良恭儉讓、樂善好施,天下歸心。

當董卓亂漢,年輕的袁紹表現正義感,痛斥亂政,奮力反抗,十八路諸侯共推袁紹當天下盟主以平亂世。

這樣的袁紹雖然早達終究失敗。因袁紹正如史家所稱的「好謀寡斷,志大才疏」,喜愛不斷研究各種方略,鮮少決斷力行;志節高雅宏大,才能稀疏平常。

他和十八路諸侯會師之後,聲勢大振,董卓懼,焚洛陽而退居長安。

小有勝利後,袁紹志得意滿了,被他的審配等小圈圈圍著「自我感覺良好」,盟軍總部天天座無虛席,談東論西,坐失戰機,董卓呂布因此好整以遐,反攻殺得袁紹丟盔棄甲。

氣得曹操和孫權之父孫堅痛罵袁紹:「真乃木偶爾」,一個木頭人,擺著好看!

曹操的兩大策士郭嘉和荀彧都曾經投奔過袁紹,劉備的愛將趙子龍(趙雲)也曾投身過袁紹,沒幾天都看透了袁紹中看不中用,另投明主。

官渡之戰前,曹操面對兵力比他更強十倍以上的袁紹時,一度膽怯,郭嘉特別和曹操分析了袁紹的十大短處,「外寬內忌、好謀而無斷、能聚才而不能用才、聞善而不能納、諸子相鬥,量小無大器......」。

用現代的話說,袁紹表面上寬和謙恭,內心實際上計較記恨;袁紹聲名遠播,所以能招攬人才,但他卻不會善用人才,門下人才濟濟,卻無從發揮。

袁紹喜愛請益智慧,筆記記得很勤快,但他耳根子軟,東聽西聽,搖搖擺擺,有好的計謀也不會用,控管更無方,袁家子弟和策士們各自結黨內鬥,小刀暗箭亂亂飛,放話內鬥第一流。

總結而言,郭嘉認定袁紹「器量狹小非大器之才」。郭嘉分析後,曹操信心大增,奮勇出兵,擊滅袁紹,統一中原。

對袁紹的描述,眼熟嗎?更讓人嘆:一千八百年以來,在所謂的政治「模範生」身上,竟常看到袁紹的當年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