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

最近與一位朋友討論「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發現問題很大。

這句話最早是誰說的,很難考證,但可以確定的是,它已經流傳了非常久的時間,在我還是兒童的那個年代,別說推翻,只要對這句話提出一點質疑,就會引來撻伐之聲,因為那還是個傳統儒家思想當道的時代。

但隨著資訊發達,「不是的父母」時有所聞,我那朋友舉了一個例子:

新北市板橋一名男子罹癌後,指控3名成年子女不扶養他,涉嫌遺棄罪,但子女喊冤說,他們未成年時,父親因外遇和母親離婚,之後對他們不聞不問。檢察官認為該男子未盡扶養責任在先,子女可免負扶養責任,將3名子女不起訴。

檢察官的想法是,父棄子女在先,子女棄父免罰,這是近年觀念改變後的產物。不過跟我跑過的社會新聞相比,這位拋妻棄子的老兄一點也不驚世。

有一個年輕的單親媽媽只因同居男友幾句嫌惡的話,就把愛哭的女嬰用枕頭悶死,那是她懷胎十個月生下的骨肉啊!跟在我身邊拍攝的攝影記者,揪著一張苦臉,淡淡說道,

「她是我同學的妹妹。」

原來推翻我們長期信仰的人就在身邊!

當了里長以後,「天下無不是父母」的問題,令人更加深刻。

有一位阿伯,戶籍在外縣市,但主要活動範圍在嘉義市,他到處遊蕩,沿路撿拾空罐頭賣給資源回收場,賺取基本生活所需,人稱「罐頭伯」。罐頭伯三年多前流浪到本里,跑來找我商量,說他每月只領政府中低收入戶生活津貼6000元,如果把戶籍遷到本里,我能不能幫他辦多一點?

調查一下基本資料,發現罐頭伯已經七十多歲,無妻無子,補助應該可以提升到低收入戶等級,每月領一萬多元。

老人家把戶籍遷到本里他的一個朋友家裡,方便我作業。但問題來了,他已經七十多歲,公所卻說必須調查他父母的財產,才能確定是否有資格領取低收入戶補助。

談起此事,罐頭伯臉上現出的是他流浪街頭幾十年也累積不出的苦楚。

細談之下才知,原來罐頭伯出身豪門,父母是紅頂商人,往來台灣海峽兩岸,是很早期的台商,他在大陸出生。三歲那年,父母將他送回台灣交給叔叔撫養,然後回大陸繼續打拼,誰知那些年風雲變色,罐頭伯的父母從此滯留大陸,海峽潮來潮往,七十多年過去了,從此親子沒再相見。正是: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為了幫罐頭伯申請低收入戶,里長不小心挖到老人家埋藏在內心深處的痛,非常不捨,但更痛的還在後頭,因為公所無法確定罐頭伯父母的存歿,必須請他簽一張切結書,說父母已經死亡,如此才能通過申請。

要簽字切結失聯七十多年的父母已經死亡,好多領一點政府補助?還是繼續流浪街頭,撿拾空罐頭維生?如果「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成立,而且他們都還在世上,為了自己過好一點的生活,而簽字說他們已經死亡,那不是大逆不道嗎?

罐頭伯陷入空前的艱難,考慮了兩天,他來告訴我,

「簽!」

文件備齊後,罐頭伯終於取得低收入戶資格,每月可領政府生活津貼12000多元。好事成雙,他朋友在舊社區的角落租了一間小房子讓他住,罐頭伯不用再流浪,條件是他必須在朋友的資源回收事業上義務幫忙。

罐頭伯生活安定下來,有時會往外地跑,每回見他穿著一身體面,加上亮晃晃的皮鞋,就知道他要去參加活動了,他很愛某個政黨,該黨只要在嘉義及附近縣市有大型活動,他都熱情參與,搖搖旗,喊一喊,就非常滿足,那是他的精神寄託。

對罐頭伯而言,父母「是不是」已經不是問題,但「在不在」卻是心上的一塊石頭,因為他在切結書上簽了字。忍不住問了很多親戚,終於消息傳來,說父親幾年前已經過世,得年一百零幾歲,母親尚健在,九十多歲,住在北京城附近。

幾天前,罐頭伯的母親也過世了,他沒有回去相送。人問起此事,他沈默地望著天邊的浮雲,臉上現出一個「淡」字,但須臾間眉飛色舞起來,興奮地談著他那個最愛的黨。

父母,對罐頭伯而言,彷彿只是一場早就該醒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