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疲軟令中國經濟政策面臨質疑

新年伊始,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看來已大幅回落,令人懷疑政府是否有能力在不增加金融市場壓力的情況下實現經濟增長目標。

自年初以來,中國進入了經濟數據空窗期,由於春節假期的因素,許多工廠停工,政府也暫停了部分數據的發佈。然而還是有一些數據公佈,包括週四的採購經理人預覽指數,這些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可能正逐漸失去動力。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教授、前央行貨幣政策顧問李稻葵說,年初的情況不太好,我們需要為經濟增速較低做好準備。

對於決策者而言,增速放緩將帶來風險。增速放緩的部分原因是,政府出於對金融系統出現信貸泡沫的擔心而推高了借款成本。但是政府也不希望太激烈地控制信貸規模,擔心這會導致經濟增速進一步降低而失業率上升。

一些觀察人士稱,中國在經濟轉型之際應該允許增速放緩——目前中國正致力於從依賴投資推動經濟增長轉向以內需為主。政府是否支持較低的增長速度在下個月就可見分曉,屆時政府將在一年一度的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式上公佈2014年經濟增長目標。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去年曾表示,中國經濟增幅在7.2%就可以產生足夠的就業機會,令失業率保持低位,從而避免引發社會動盪。但是已經有本地媒體報導稱,政府為2014年設定的目標為7.5%,與2013年一樣。

去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7.7%,與2012年持平,但是遠低於更早一段時期的雙位數增幅。受信貸條件收緊影響,2013年初中國經濟增速一度放緩,政府推出了增加政府基建支出的微型刺激措施,提振了經濟活動,但也進一步增加了中國的債務負擔。

決策者們在去年年底時也引導利率上升,以增加企業的借貸成本。但是貸款條件看來已再度放鬆。

1月份銀行貸款和其他信貸大幅增加,1月份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達人民幣1.3萬億元(約2140億美元),高於上年同期的1.1萬億元水平。年初的貸款規模通常強勁,因為銀行獲得了新的貸款額度,但是這一增幅也顯示出,央行並沒有太積極地收緊貨幣環境。

研究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的陳龍(音)和白安儒(Andrew Batson)在本周的一份報告中說,這是近期的一系列信號之一,表明央行實際上并不像想象的那樣強硬。雖然政府擔心地方政府債務和其他隱性債務不斷增加,但政府同時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在更長期內處理。

儘管政府一再重申,過去那種GDP至上、通過放債來刺激經濟的做法已經不復存在,但一些分析師們懷疑,由于有必要實現政府既定目標,針對長期經濟健康狀況的擔憂可能會被忽略,從而促使金融環境在今年晚些時候被放寬。

野村(Nomura)經濟學家張智威說:我們預計政府將在第二季度放寬貨幣政策,以支撐經濟增長。

有關中國2014年經濟表現的信息還不多。為了避免農歷新年假期因素扭曲數據、發出誤導信號,政府將把1、2月份的投資和工業產值等關鍵數據合併公布。這些數據將在3月13日公布。與此同時,分析師們用于預測的原始信息也很有限。

匯豐(HSBC)和Markit周四公布的中國2月份制造業PMI初值達到七個月來的最低水平。2月份制造業PMI預覽指數為48.3,1月份終值為49.5。該指數低于50表明制造業活動萎縮。

中國1月份的數據曾是導致新興市場在今年早些時候遭遇大規模拋盤的原因之一,因為投資者擔心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將在發展中世界引發一系列問題。周四,市場對中國最新數據的反應相對平靜,恒生指數收盤下跌1.2%。

雖然PMI數據顯示制造業活動放緩,但1月份表現異常強勁的進出口數據讓一些人看到了希望,認為工業化經濟體的復蘇正在提振中國經濟。中國1月份進出口均較上年同期增長大約10%。2月份新出口訂單是PMI構成中唯一出現改善的指標,而整體新訂單、采購量、支付價格和就業指標均出現惡化。

但一些分析師擔心,中國貿易數據可能被有問題的貿易申報所扭曲。其他人則將良好的貿易表現歸因于企業急于在假期前完成發貨。中國的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程度已經不及過去,因為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幣升值削弱了中國的競爭優勢。

與此同時,衡量制成品出廠支付價格的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已經在近兩年的時間里處在萎縮的水平,表明制造商仍在疲于應對國內需求疲軟和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