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邊的黑珍珠 單親媽向前衝

林邊,在一般遊客眼中是黑珍珠蓮霧的故鄉,但在吳念真記憶裡,「過去只要出現這名字,都是大新聞。」交通發展背景,使林邊過去常有黑道走私黑槍的新聞,近年則遇上八八水災,「整個養殖業損失慘重,對台北人來說真是無法想像。」

對出生於「林仔邊」的鄭婉阡來說,還在強褓時期,就全家搬往茄苳居住,林邊只是去探望阿公阿嬤的地方,聽著吳念真說起林邊的過去,在她兒時記憶裡印象非常淡。

直到鄭婉阡成為婚姻的逃兵,「我被他(指前夫)辭頭路,那年我29歲。」被熟人問怕了,索性帶著孩子回林邊展開新生活,也才開始真正熟悉林邊這塊土地。

失婚重回林邊 攜子謀生

鄭婉阡聽林邊在地耆老憶過往,1940年時屏東縣火車通車,向來樸實務農的林邊,對外交通變得容易,發展開始熱鬧了起來;1944年時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人擔心敵方從枋寮進入,將林邊劃為鐵路最後一站,所有前往台東的人流和貨 物,都必須以林邊為轉運點,製冰保鮮場、客棧酒家興起、往楓港台東的客運,在此密集,林邊變得很熱鬧。

吳念真指出,鐵路讓林邊經濟發展,從農業走向商業,鄭婉阡則感受到:「當時林邊接納許多外來人口,好客、易溝通的特質根源於此。」

又過了十年,南迴鐵路架構漸完整,林邊失去鐵、公路轉運的優勢,又遇上香蕉等過去長種作物價格不佳,林邊人謀生力求轉型,開始走向養殖業。爾後台一線開通後,各家海產店興起,約莫是距今三四十年前的事。

現在著名的「黑珍珠蓮霧」原是個美妙的插曲,鄭婉阡指出,「蓮霧是荷蘭人帶來的,林邊人過去種在家裡沾鹽吃,不怎麼好吃。」後來,突然有人發現溪流入海口處,半鹽水(淡水鹽水交界處)種出來的蓮霧特別好吃,當時適逢石油危機不易謀職,許多年輕人也投入種植,才吹響造黑珍珠蓮霧的經濟號角。

生活歹度 身兼數職搶賺錢

吳念真聽著恍然大悟:「我就記得以前蓮霧好難吃,小小的、紅紅的,直到我退伍後,大概民國六十幾年後才變好吃。」林邊從農業轉向商業,再投入養殖後,又回到蓮霧種植,林邊一直在變,但這裡人一直很樂觀踏實,「去南部聽他們種蓮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訣,可能忙得慣習、慣習(台語,意指習慣)。」

6年級的鄭婉阡,也是個樂觀又習慣忙碌的人,她自嘲:我讀嘸冊(不會讀書),婚後和先生在山上一起種芒果、討海捉魚、育鰻苗,沒有做過一份讓人看得起的工作,不過她蓋會鑽縫(很會找生機),「當時孩子才1歲半,兒子身體有問題,週週跑醫院不能正常上班,只好自己開店賣飯湯,帶著孩子外出行送便當,沒名氣、沒生意,只好去幫人家打掃厝內,真正生活歹度(難過)啦。」

國台語交雜著說起自己的故事,鄭婉阡語氣甚為爽朗,吳念真淺笑著說:「身兼數職耶你,什麼都要賺!」可是這樣的樂觀爽朗,還真的讓她賺到了全新的人生與視野。

鄭婉阡到教會去打掃,林仔邊文史保育協會理事長陳錦超是教友,當時林邊正逢八八水災後,協會文史資料全被淹得不成形,看了就讓人難過。「他看我沒唸什麼書,但是厚話厚話(愛說話、話多),好像表達能力不錯,叫我接總幹事。」

熱情憨膽 投入文史工作

她回憶說道,當時災後電腦還沾著土,吳念真忍不住笑說:「電腦也可以種蓮霧。」前任總幹事要鄭婉阡有事就用email發問聯絡,她只敢默默在心裡吶喊:「靠夭什麼是email!」她不敢說自己沒念什麼書也不會電腦,只得從拿手的打掃開始做。

2周後開理監事會,在場全是老師、醫生,很有氣質,鄭婉阡默默告訴自己「一定要認真」!她回頭看完協會14年來的月刊,總算明白這協會不簡單。

鄭婉阡學歷不高、沒有行政經驗,但她有著熱情和憨膽,不怕別人的拒絕,打電話說:「我煮好一鍋綠豆湯等你們來。」,惹得大夥兒彷彿不來做事就對不起那碗綠豆湯,只得乖乖地來,在她號令下認命做事。

在吳念真眼裡,鄭婉阡是個「生命力超強」的女性,意外跟文史工作會結緣,她努力了解協會的過去、努力學會電腦、努力投入林邊社區營造,八八水災沒有打亂林邊的產業,但沒有截斷她和林邊的未來,近幾年來,林邊建蓋起生態屋,設計有生態池、浮力屋、樓頂菜園等,她們在天災和命運的困頓下,勇敢而堅持地闖出新天地,琢磨自己閃耀出黑珍珠般的光華。

■吳念真談蓮霧和林邊的故事,鄭婉阡分享自己的人生轉折,及更多台灣鄰里動人故事,請鎖定風聲網路廣播電台每周一《新故鄉動員令》節目

■廣播製作/大魯文創 文字撰稿/張菡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