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台灣軍」,就沒有談判本錢

在新的階段的兩岸政治談判過程,最重要的準備是,台灣能不能防衛來自中共的武力進犯?台灣是不是能夠有足夠的國防?這包括有效的關鍵性武器(critical weaponery),此外,更重要的是「台灣軍」的品質。愈是進入兩岸的「深水區」,軍事的準備更要充分,而不是放下武器,被和平假象迷感。

總統馬英九說,「不可能和可能遭遇的敵人比人力,國軍最重要是發揮防衛固守、有效嚇阻戰略」,軍人占人口比率目前規劃是0.8%。總統說,以全世界的兵力結構來看,軍人占人口比率0.6%就是不低的數字,現在國軍的規劃大概是0.8%;「以前都是10%,甚至更高,對我們來說不需要這麼多」。從替代役制度實施10多年就可以知道,「兵源已經過多」這是馬總統出席在三軍軍官俱樂部舉行的「103年新同盟會」春節團拜暨聯誼餐會活動的談話。


這場團拜,包括多位退役將領出席,總統在致詞時談到許多國防議題。馬總統認為,現在時代不一樣,現代化戰爭型態也不同,策略應該調整,要讓國軍成為「小而精、小而強、小而巧」的部隊,「我們不可能跟可能遭遇到的敵人比人力」,最重要的是如何發揮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的戰略。馬總統該講清楚,他說的敵人,就是中共。

依台灣人口估算,軍人占人口比率的0.8%,換算後約18.4萬人。國防部正規劃從104年起到108年執行「勇固案」,調整「台灣軍」兵力目標是17萬到19萬之間。

其實中共也知道,他們要強攻,「中國軍」必需有超過「台灣軍」十倍的兵力,特別是要越過台灣海峽難度更高,要有把握拿下台灣,中共的兵力至少要動用到200萬以上,這是不可能的任務。加上美國與日本不會坐視中共犯台的行動,到時中共所要運用的兵力更是難以計算。所以台灣今天是有足夠的本錢與中共談判,對中共來說,不能輕易用武就必需用和平的統戰來搞台灣。國民黨執政或民進黨執政情況都一樣。台灣軍隊國家化的意義在此。

不過,馬總統的話只說一半,他應同時警告退役將領,不要接受中共的統戰,還是少去中國為妙,因為這幾年,美國已多次警告馬政府,應該看好這些退役將領,他們有些人到中國去,有可能讓台灣與美國的軍事機密外流,美國的情報部門已有發現,有些情況嚴重,已到了叛國(treason)的程度,美國希望馬政府要嚴肅面對。因為這會危及台灣的武獲,也就是向美採購武器的問題,因為美國已經有人認為賣武器給台灣等於是將軍事機密輕易交接給中共。這是前幾年,對美採購武器不順利的原因之一。

從「王張會」來觀察,台灣目前要堅持的是以中華民國體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談判,這是目前的朝野共識,雖然在野的泛綠人士中,台獨主張者與台灣地位未定論者的主張有不同,可是這些人士也對於民進黨的1999台灣前途決議文沒有特別的意見,也就是台灣目前的名字叫中華民國,未來如果要改變,要2300萬人民公投。基本上是對1992的「台獨黨綱」的修改,也就是不會直接宣告「台灣共和國」,但不等於阻絕了「台灣共和國」的可能性,頂多就是民進黨立法院總召柯建銘所提的「凍結」,也沒有說死。

為何要這麼做?答案就在台灣軍事力量的結構是在中華民國的體制下,所以民進黨執政只要在中華民國的名號下,同樣擁有與國民黨一樣的「台灣軍」國防。這是朝野鬥爭多年的結果,大家取得一個名詞的共識,可是實質還有爭議,民進黨的中華民國領土只及於台澎金馬,國民黨則仍及於全中國,共產黨比較偏向與國民黨同一主張,方便他們把台灣中國爭議「內戰化」。

無論是那一個主張,有效統治的基礎還在有無軍事能力,也就是必需擁「台灣軍」自重。現在開始的兩岸談判階段,一定是加強台灣的武力,特別是向美日購買關鍵性武器,潛鑑是最大的重點。固守海峽的「台灣軍」武力愈強,談判的籌碼愈好。馬總統先就兵員的比例宣告,未來還要努力武器獲得的項目,但更重要的是,軍事將領的忠誠度是否足夠,中共統戰滲透是否已「如入無人之境」,例如那些散佈在朝野的「失敗主義」,從來不批評真正威脅台灣安全的中共,罵台灣罵民進黨罵國民黨卻不遺餘力,有些人還敢自謂所言為「危機意識」,真是「幼稚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