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瘦肉精改名為萊克多巴胺

瘦肉精改名萊克多巴胺,就可以安台灣社會民心了嗎?
 
美國牛肉進口跨部會技術諮詢小組今天在各界關注下第一次開會,與會專家開會後的主要結論是,希望官方統一以「萊克多巴胺」取代瘦肉精,藉以避免不必要的困擾和聯想。
 
「當瘦肉精的名稱不見了,問題就容易多了?!」美國牛肉進口沒有瘦肉精的問題,只有萊克多巴胺的問題。當瘦肉精改名為萊克多巴胺,民眾的疑慮就會變小了,這是個什麼邏輯?
 
當人時運不濟,歹事連連,「改名」是一種面對問題的方式。改了名就可以鴻圖大展?
 
人在無助下希望藉著改名扭轉人生。新內閣的專案小組碰到美國牛肉開放這個棘手問題,第一時間同樣用「改名」的思維來扭轉問題,把瘦肉精改名為萊克多巴胺,就可以安心?!這是專家學者自欺欺人?是政府「教化」人民的方式?
 
當瘦肉精改名萊克多巴胺,就安心嗎?瘦肉精可以叫培林,也可以是萊克多巴胺,但並不能移除本質問題,正常的養豬、養牛為什麼要在飼料中添加不必要的額外添加物,而且台灣民眾有權不要進口有添加瘦肉精的牛肉豬肉等肉品。
 
雖然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在專案會議後一在對媒體澄清說明,萊克多巴胺是飼料添加物,十幾年來相關研究並沒有家畜中毒,或是消費者因食用肉品而造成人體中毒的報告。
 
但是陳保基的學術立論如果是對的,為什麼歐洲食品安全局在2009年4月開會仍有風險疑慮,而歐盟和中國大陸至今仍然堅持不願開放進口有瘦肉精的肉品。
 
最可議的是新內閣口口聲聲說沒有預定立場,但是卻沒有開大門走大路,展現雍容大度的誠意進行對話,今天第一次召開的美牛跨部會技術諮詢小組會議開會,在選擇專家學者的過程中,被媒體質疑並未邀請不同意見者。為什麼不能讓不同意見者進行理性對話辯論?
 
專案小組應該是多元意見徵詢,不必是特定意見的傳送執行,竟然連最起碼的開誠佈公的樣態都做不出來,這個內閣的格局令人搖頭,而當「講愈多,只會顧人怨。」的話傳開,以及反對解禁的林口長庚醫師林杰樑不在邀請之列,媒體一直追著問政府官員選擇性的製造專家意見時,政府決策就已一點一滴的失去民心。這不是溝通的開始,將會是衝突的開始